第一财经|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同日提交IPO申请生鲜电商或迎来终极大决战
作者: 王海
西红柿、土豆、猪肉、米面粮油……一系列在菜市场能看到的商品被码放到货架上 , 根据商品属性的不同 , 在这个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仓库中被划分为百货区、冷鲜区、冷冻区等 。 与菜市场不同 , 这里没有消费者进来买菜 , 进进出出的是身着绿色工作服的配送小哥 。 这是叮咚买菜位于上海浦东某小区的一处前置仓 。
“一天正常的订单量为1700~1800单 , 周末会上升到2000单左右 。 配送范围是周边3公里范围的居民区、写字楼等 。 ”叮咚买菜一位前置仓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他所在的站点拥有30多名员工 , 大致分为分拣员、配送员 。 配送员的底薪是3000元 , 提成按照订单重量大小 , 3元~15元不等 , 大多数配送员的月薪能达到1万元以上 。
这种消费者不用亲自去菜市场 , 线上下单、配送到家的模式最早起步于2016年 , 从长沙逐步蔓延到全国 , 然而 , 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 2019年不断爆出项目现金流断裂、团长被大规模挖墙脚、产品质量不过关等负面信息 , 大量中小玩家退出市场 , 整个行业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 新冠疫情期间的流量红利解决了生鲜电商长期存在的客单价、复购率低等问题 , 也为生鲜电商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提供契机 。
6月9日 , 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均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 , 分别将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此次上市中 , 叮咚买菜的股票代码为“DDL” , 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瑞信 。 每日优鲜的股票代码为“MF” , 承销商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中金公司、华兴资本等 。
更看重冰山之下的能力
从业绩来看 , 每日优鲜在2018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467亿元、60.014亿元、61.304亿元;2021年一季度为15.302亿元 , 对比上年同期则为16.898亿元 。 叮咚买菜在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801亿元、113.358亿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021亿元 , 而上年同期为26.038亿元 。
2018年~2020年 , 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2021年一季度 , 公司的净亏损为6.103亿元 , 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为1.947亿元 。 2019年~2020年 , 叮咚买菜的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2021年一季度 , 公司的净亏损为13.847亿元 , 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为2.445亿元 。
造成两家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履约成本过高 。 每日优鲜2018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 , 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 。 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9.369亿元、40.442亿元 , 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9%、35.7% 。
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 。 在社区零售赛道中 , 两者均采用前置仓模式 。 截至2021年3月31日 , 每日优鲜已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叮咚买菜已在29个城市建立了超过950个前置仓 。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认为:“如果把生鲜电商的竞争力比作冰山 , 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规模 , 之下是供应链能力 , 更为深层的是组织能力、财务能力、数据算法能力 , 叮咚买菜更看重冰山之下的能力 。 ”
在做好供应链的同时 , 两者还需要获取用户来平台进行购买 。
2018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 , 每日优鲜分别拥有510万、720万、870万和790万名有效用户 。 2021年第一季度 , 叮咚买菜月均交易用户人数达690万 。
庞大的用户数量得益于广告、营销推广等费用的支撑 。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 , 每日优鲜在销售费用方面的支出分别为7.955亿元、7.4亿元、5.892亿元以及1.676亿元 , 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4%、12.3%、9.6%以及10.9% 。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 , 叮咚买菜在销售费用方面的支出分别为2.604亿元、5.687亿元以及3.183亿元 , 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5%以及8.4% 。
自营型VS平台型
自去年以来 , 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生鲜电商赛道 。 去年6月份 , 滴滴旗下社区团购品牌“橙心优选”上线;7月份 , 美团宣布成立“优选事业部”;8月份 , 拼多多旗下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上线;10月份 , 苏宁菜场社区团购平台在北京上线;12月份 , 京东集团表示 , 将向社区团购平台兴盛投资7亿美元 。
目前生鲜业务的玩家主要分自营型以及平台型两种 , 其中自营模式又分为前置仓(比如每日优鲜、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和仓店一体(盒马、永辉) , 而拼多多属于平台型 。
前置仓和仓店一体模式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前者完全放弃线下引流 , 通过压缩地租成本 , 追平纯线上获客的高额成本;后者承担较高的地租成本 , 门店具备线下引流的功能 , 同时从线上和线下获客 。
然而 , 前置仓和仓店一体模式之间的优劣争议不断 。 目前 , 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主要的获客来源依然是社交 , 例如通过和腾讯的战略合作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在线广告投放 。 作为每日优鲜的对手 , 2018年盒马曾尝试前置仓模式 , 盒马创始人兼CEO侯毅得出结论称前置仓模式不是未来生鲜电商的终极业态 。 2020年3月 , 侯毅宣布现有的前置仓将部分退出 , 全力推进相比大店成本更低、开店更快的小店(盒马mini)业态 。
而作为平台型玩家的拼多多 , 其优势在于平台庞大的流量 , 但对产品品质的把控很难做到和自营模式相媲美 。 与此同时 , 从多多买菜的配送时间来看 , 其在生鲜领域也不具优势 , 而在品类上拼多多或可发力 。
“平台型玩家只能经营一些保质期长的品类 , 比如水果、根菜;自营性玩家除了保质期长的品类 , 还可以经营一些保质期短的品类 , 比如鲜肉、叶菜 。 ”新零售内参创始人云阳子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当前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各个互联网巨头必争的阵地 。
【第一财经|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同日提交IPO申请生鲜电商或迎来终极大决战】不管是何种模式 , 他们都需要解决流量、货源、配送等最基础的问题 。 为了获取稳定货源 , 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纷纷与各个蔬菜生产基地合作 。 在物流配送方面 , 各家利用智慧供应链 , 通过打通传统生鲜行业的多重中间环节 , 最大程度地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 , 进行价值重新分配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
- 战略|科力尔电机荣获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