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长短视频边交锋边布局短剧 商业化仍是挑战
文章图片
图1/1
作者/吕倩
6月初 , 在腾讯、优酷、爱奇艺三巨头聚焦火力、一致吐槽短视频平台之后 , 腾讯、快手等平台又再次针对短剧内容发声 。
6月8日 , 作为长视频代表的腾讯公布未来将布局六大微剧类型 , 推出全新“微剧场”扶持精品微剧 。 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副总经理李啦表示 , 面对当前的内容市场 , 为了满足用户对精品内容 , 尤其是剧情向内容的新需求 , “微短剧应运而生” 。
6月9日 , 快手再次讲解短剧布局 , 采访中谈到对短剧风口的看法观点 , 快手短剧运营负责人于轲表示 , 短剧的内容需求已经得到了验证 , 但商业变现上需要留出时间 。 行业上可以看到长剧的商业到现在也没有得到验证 , 但它有巨大的用户需求 , 所以长短剧目前均在探索阶段 。
多平台涌入微短剧
据广电总局公布电视剧备案数据显示 , 2018年至今 , 备案电视剧集部数与集数持续降低 , 2020年1-10月电视剧剧集总集数同比2019年下降25% , 平均集数下降至35集 。
剧集逐渐去冗提质的背后是政策层面的引导以及市场热情的双重作用 。 2020年2月 , 国家广电总局10号文件表示 , 电视剧及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 , 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制作 。
易观数据显示 , 2020年1-10月播出播出了238部网络剧与66部电视剧 , 电视剧上新数量降低 , 网剧占比首次超过70% 。
于轲认为行业在短剧上可以看到比长剧更好的机会 , 不仅仅是一个基于内容的买卖模式 , 未来还会有后链路的变现可能 。 同时在大潮之中 , 长短视频各自依据自身优势探索短剧形式 。 在于轲看来 , 短剧是直接to C的逻辑 , 而非to B , 因此制作方不是将平台搞定就万事大吉了 , 需要去真正了解到短剧用户到底喜欢看什么 , 然后去做内容升级 , 这样才会有更强的确定性 , 不是说最头部的、最厉害的导演 , 就一定能做出最好的短剧 , 于轲称 。
不同平台在布局短剧趋势上 , 阅读平台主要发力网文IP的微短剧开发 , 如趣头条旗下米读与快手合作 , 上线《河神的新娘》《拐个大佬做爹地》等短剧 , 番茄小说、七猫小说等等搭载抖音、西瓜视频等先后推出《当影后有了读心术》《寡人有喜了》《黄泉杂货店》《抬龙棺》等短剧作品 。
短剧上更激烈的竞争仍旧围绕在长短视频平台之间 。 2018 年10 月 , 西瓜视频发布微综艺片单 , 宣布与抖音深度联动 , 打造横屏竖屏两版微综艺内容 , 用户可以在西瓜看横屏也可以跳转至抖音看竖屏 , 直接触探至长视频领地;今年6月8日 , 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 , 首次开通流量分成 。 加入计划后 , 创作者的的内容可同步分发到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 , 可获得三个平台的流量收益 。
另一个短视频平台上 , 于轲透露称 , 目前快手上每天看短剧的人数已经超过两亿多 , 观看时长每天超过3500个小时 。 平台上的短剧创作者已超过六万人 , 其中10万+的作者超过了八千人 , 百万+的作者一千四百多人 , 五百万+的作者有180人 。
腾讯此前在短剧领域便有过布局 , 但一直未见明显成效 , 未来腾讯在线视频将推出新喜剧、新悬疑、新IP、新互动、新热血、新国风六大类型剧集及对应的分剧场 , “我们将为用户带来大量1至15分钟 , 并将在腾讯视频和腾讯微视两款产品内的首页 , 打造一个每日定时更新 , 全年无间断排播的‘微剧场’ , 以剧场化入口为中心 , 通过多场景流量、多样化推荐形式 , 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 ”李啦称 。
短剧行业早期布局
行业竞争微短剧背后 , 既有来自中短视频平台的入侵危机 , 也有长视频自身久难盈利的困境忧虑 。
第九届网络视听大会上 , 樊路远表示:“难 , 长视频行业太难了 。 这个行业是有盈利的企业 , 但我们三家(优酷、爱奇艺、腾讯)什么时候能盈利?按照现在的生存环境 , 盈利指日可待那是痴心妄想 。 ”
公开财报数据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爱奇艺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90.61亿元、102.77亿元及70.07亿元 。 2021年第一季度 , 归属爱奇艺净亏损为13亿元 。 腾讯新季度财报数据显示 , 其该季度增值服务成本为325.33 亿元 , 同比增长 27.3% , 环比增长 0.06% 。 主要由于直播服务及视频会员服务的内容成本 , 以及手机游戏的渠道成本增加所致 。
而作为长视频 , 缓解亏损、增加营收的路径并不丰富 。 去年底爱奇艺宣布会员涨价 , 今年4月初 , 腾讯视频宣布涨价 , 芒果TV也透露会员提价是不得不做的动作 。
提价可能会带来会员数量的部分流失 , 同时长视频行业成本上升 , 对该季度利润增长带来一定难度 。 短剧在营收方面的探索成为长短视频的共同方向 。
盈利模式上 , 除了长视频固有的分账模式 , 长短视频都在发力广告分发 。 于轲表示 , 短视频作者的变现依靠的是快速增长的增值服务 , 且后续会越来越重 。 如快手商业化磁力聚星的星海计划——短剧达人生产优质内容 , 短视频平台提前为其找到对应的广告主进行内容植入与结合 , 在前链路上就解决了商业化变现问题 。 同时当下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商对于短剧的品牌价值在逐渐的认可过程中 。 “平台获得流量 , 再将流量收益分享给创作者 , 这是一个共生的过程 。 ”于轲称 。
谈到当下长中短视频平台在短剧领域的竞争情况 , 于轲表示 , 一方面 , 短剧产业肯定还不成熟——包括商业层面与内容叙事形式层面 , 但整个趋势是向好的迹象;其次 , 长视频平台上“长”出来的短剧符合其自身的商业模式 , 会员付费太难 , 需要具备一定体量才能促进用户的拉新而付费 , 而短视频平台的短剧并未让用户直接付费 , 商业模式更多样 。
但在易观分析互娱行业分析师廖旭华看来 , 短剧模式对各个平台的营收提振作用还非常小 。 他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长视频广告规模大 , 短视频速度快 , 逻辑没有区别 。 但短剧营收目前的主要来源在于效果广告 , 未来逐渐将IP影响力做起来后再做衍生收入 。
【第一财经|长短视频边交锋边布局短剧 商业化仍是挑战】另外 , 短剧虽是趋势 , 但与专业影视内容不是一个级别的 , 短期内不会成为平台核心营收支柱 。 “因为短剧只适合爽文IP , 而爽文IP的价值进不了主流的IP产业链 。 ”廖旭华称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
- 战略|科力尔电机荣获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