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边缘计算产业化,运营商如何破局?

对于运营商来说 , 云计算市场已经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 虽然在奋起直追 , 但与行业领先的阿里云等存在很大的业务规模差距 , 短时间内难以逆袭 , 但是 , 运营商们在边缘计算这个领域却是与其他竞争者处在同一起跑线 , 很有前途 。
【数据|边缘计算产业化,运营商如何破局?】5月24日,中国联通与当虹科技达成“5G+边缘计算”战略合作 , 此前 , 中国联通率先建成全球最大的边缘云虚拟化平台测试床 , 生态合作伙伴超过五十家 。 不久前 ,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通用平台OpenSigma1.0正式发布 , 而在今年的MWC上 , 中国移动还发布边缘计算“Pioneer 300”先锋行动 。 同样 , 2021 MWCS , 中国电信联合英特尔发布了《中国电信 MEC 最佳实践白皮书》 。 在国外 , 主流的运营商们在云计算阵地失去以后 , 也都在不约而同的对边缘计算情有独钟 。
边缘计算指的是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 , 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 为终端用户提供实时、动态和智能的服务计算 。 有一种形象的比喻 , 云计算就像是天上的云 , 看得见摸不着 , 像章鱼的大脑 , 边缘计算就类似于八爪鱼的那些小爪子 , 一个爪子就是一个小型的机房 , 靠近具体的实物 。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并不矛盾 , 而且 ,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在未来会以一种相互配合的方式存在 。 与云计算相比 , 边缘计算更加与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融合 , 为的就是解决5G和物联网领域的专用需求 。 比如 , 更需要低时延保证的无人驾驶 , 更需要稳定网速与低时延的VR应用等等 。
我们看到 , 运营商们都在全力开拓5G行业垂直应用项目 , 对边缘计算的需求是迫切的 , 而运营商开发出来的边缘计算也更具实用性 。 就人们普遍认为的边缘计算最有需求的无人驾驶为例 , 几家运营商都在这个领域发力 。 中国移动已经研发无人公交车、无人矿车、无人港口运输车等等 , 并在智慧港口、智慧矿井、远程医疗等等对边缘计算高需求场景投入了巨量资源 。
有专家指出 , 5G+边缘计算将驱动一个面向行业的局域生态系统 , 以满足企业和工厂的网络、计算和数据处理需求 , 促进行业的数字化创新 。 ”侯志强表示 , “这将带来计算模式的改变 , 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将成为一个完整的分布式计算机 , 既转发数据 , 又完成计算 , 最终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和计算基础设施的融合 。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化部署 , 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来袭 。 业务实时性、智能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 因此能够在靠近数据源头位置提供算力服务的边缘计算呼声渐起 。 事实上 , 边缘计算的市场不会独立存在 , 必须依赖更多的实用场景 。 场景越多越大 , 边缘计算就越具有产业价值 。
中国信通院预测 , 未来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万亿 , 成为与云计算平分秋色的新兴市场 。 据IDC预测 , 到2024年 , 全球边缘计算市场将达到2506亿美元;到2022年底 , 超过60%的中国1000强企业将部署基于5G和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 。 机构Gartner则预测 , 到2025年 , 75%的数据将在边缘侧产生和处理 。
运营商们显然面临着重大机遇 , 自身在网络侧的优势会得到充分发挥 , 同时 , 运营商们有大量的遍布各地的机房资源 , 非常可能利用部署速度和网络资源优势实现领先 。 理论上 , 边缘计算的部署节点会越来越多 , 技术复杂度会大大增加 , 技术体系的成熟度、生态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将成为边缘计算取胜的重要筹码 。 运营商当仁不让 。
当然 , 我们也要看到 , 运营商们的执行力、研发力度等等方面也经常存在问题 , 太多的业务考量让很多业务最终失去发展机遇 。 所以 , 在产业链上 , 运营商应该更看重合作 , 通过与边缘计算产品制造商、基础云服务商以及产业下游的应用与终端提供商共赢 , 将整个产业迅速做起来 , 让相关的应用更快更好的造福社会 , 运营商们也会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