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造车抢人大战 “年薪无上限”

_原题是:造车抢人大战 “年薪无上限”
本报采访人员 贾 丽
新一轮抢人大战 , 在汽车界打响 。
随着小米、BAT、苹果等巨头纷纷宣布跨界造车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 而入局者的增加 , 使人才紧缺成为行业面临的突出性问题 , 企业之间的挖角在暗中频频上演 。 对于招揽人才 , 甚至有企业开出了“年薪无上限”的条件 。
人才 , 正成为眼下造车者竞争的关键 。
跨界者入局缺口急剧扩大
当下 , 跨界造车已不是新鲜事 , 而大量玩家的涌入 , 也带动了汽车界的就业潮 。 猎聘大数据显示 , 2021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发职位同比出现激增 , 高达103.53% 。
“目前 , 汽车专业人才最紧缺 , 企业的招聘需求强烈 , 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方向的职位都是热门 。 ”某猎头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她接触的有相关招聘需求的公司有30多家 , 涉及上百个职位 , 包括百度、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 。
猎聘大数据显示 , 今年前5个月 , 新能源汽车领域招聘需求旺盛的职位包括汽车设计工程师、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动力系统设计、电气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等 。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技术类、研发类人才的需求较大 。
【证券日报|造车抢人大战 “年薪无上限”】“造车行业的人才争夺主要还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 跨学科、跨门类的新型数字技术研发人才 , 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领域的综合类人才严重缺乏 , 表现出众的就更凤毛麟角了 。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据BOSS直聘数据 , 今年以来 , 在汽车行业 , 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用户运营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 。
“目前来看 , 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 , 从交付、售前解决方案、技术、销售到财务、后勤等领域 , 企业都需要人才 , 因为汽车领域的专业性较高 , 公司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来操作 。 ”上述猎头公司负责人称 。 她认为 , 虽然汽车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在近年间一直存在 , 但随着跨界造车企业的入局 , 市场专业人才的缺口在近两年显著扩大 。
一位科技企业汽车产业链负责人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就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 , 专业性、具有跨界能力的复合人才最受市场欢迎 , 也是互联网企业争相挖角的对象 , 其往往可以带来更专业的团队 。 ”
猎聘创始人兼CEO戴科彬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招聘需求快速增长 , 部分企业出现很多空缺职位 , 这反映了这个行业人才需求的旺盛以及相关人才资源的稀缺 。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 尤其是随着小米、BAT、苹果、富士康、360等巨头纷纷跨界进入造车领域 , 造车赛道的火热使得人才紧缺的情况在现阶段一定会持续 , 这波人才紧张的局面或将持续四年时间 。 ”
抢人大战全面爆发
目前来看 , 车企之间挖角激烈 , 人才之争日益白热化 。 今年以来 , 汽车行业核心人才的薪酬水涨船高 , 特别是近2个月 , 多家企业开出高薪吸引人才 , 甚至有企业打出了“年薪无上限”的旗号 。
上述猎头公司负责人向采访人员透露:“对于新晋造车企业来说 , 销售副总以上的职位 , 年龄越大反而越吃香 , 企业都乐于接收50岁以上的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才 。 对于高管及复合型高级人才 , 薪酬都是开放的 , 招聘公司明确表示年薪没有上限 , 具体可以谈 。 有经验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人员、销售人员 , 年薪通常都在一两百万元以上 。 无人驾驶核心人才薪酬是较高的 , 年薪在百万美元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 ”
对于汽车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当前整个造车市场人才竞争非常激烈 , 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很多 , 但实际上真正有经验的高级人才却较少 。 另外 , 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兴起 , 人才相对有限 , 培养也需要时间 , 所以才出现了人才紧缺的局面 。 ”
“一般汽车行业高级人才是按计划培养的 , 培养一个成熟的人才至少要七年以上 。 对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 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这非常困难 , 所以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智能汽车产业处于风口之下 , 新技术需要新门类、跨学科的技术人才支撑 , 其必须要懂得智能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新技术逻辑 , 而智能汽车相关门类的人才相对较少 , 因此竞争更为激烈 。 ”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挖角现象频繁发生 , 甚至经常出现整个团队被挖走的情况 , 人才水平参差不齐 , 目前来看 , 市场中出现了新晋企业和传统企业之间人员流动性过大的情况 , 部分人员频繁跳槽 。 ”上述猎头公司负责人说 。
“部分新晋企业对销售目标要求过高 , 很多入职者难以达成目标 , 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 致使人员频繁流动 , 反而影响公司稳定发展 。 新入局者要在造车市场上立足 , 应该探索差异化的造车模式、多元化的运营手段 , 深挖用户出行习惯和使用场景 。 汽车智能化是大趋势 , 为了做到更智能、体验感更强 , 造车行业的竞争者们将不断烧钱、烧脑来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 企业需要做好各方的平衡 , 实现有序发展 。 ”祁海坤认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