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同日递表谋上市:何时扭亏?
本报采访人员 许 洁
见习采访人员 王 君
“中概生鲜第一股”或将诞生 。
6月9日早间 ,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 , 分别将于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 在此之前 , 二者已分别完成10轮、9轮融资 。
“并不是说融资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 还是要看谁能笑到最后 。 ”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资本市场是生鲜电商平台的必经之路 。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急于上市的背后 , 是二者近年来的持续亏损 。 “尽管亏损均有所收窄 , 但仍需尽快上市解决资金入口问题 。 ”在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看来 , 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行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 单纯靠投资方可能会有很大的压力 ,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上市获得持续、稳定的输血功能 。
尽管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不约而同的递表谋上市印证了IPO传闻 , 但行业内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 。 争夺“中概生鲜第一股”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上市后能否扭亏为盈 , 这才是行业所关注的问题 。
递表谋上市
中概生鲜第一股或诞生
此次上市进程中 , 每日优鲜的股票代码为“MF”,承销商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中金公司、华兴资本等 。 叮咚买菜的股票代码为“DDL” , 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瑞信 。
一直以来 , 二者在资本市场的动作几乎同步 。
【证券日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同日递表谋上市:何时扭亏?】今年2月份 , 有消息称 , 叮咚买菜正考虑赴美IPO , 寻求融资至少3亿美元 。 彼时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叮咚买菜方面 , 对方并未作出回应 。 时隔四个月后 , 叮咚买菜正式递表谋上市 。
在叮咚买菜传出赴美上市消息后的第二天 , 每日优鲜也传出已启动上市计划 , 并已与多家金融机构接洽 。
公开资料显示 , 自2014年成立至今 , 每日优鲜共经历了10轮融资 , 最新一轮融资为2020年12月份 , 青岛国信、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 , 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20亿元 。 此次IPO完成前 ,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及公司管理团队持有公司15.3%股份比例 , 拥有74.1%投票权 。
“二者同日递表或许是巧合 , 但是二者都已经为这一天准备小半年了 。 ”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从资本市场角度考虑 , 因为市场资金有限 , 先上市的可能会更有利一些 。 “万一第一家公司上市表现不好 , 第二家可能会更难 , 所以大家愿意抢先第一个上市 。 ”
在鲍跃忠看来 , 本次二者同日提交IPO招股书或许属于一种巧合 。 “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行业还没有找到实现盈利的路子 , 此时争夺‘第一股’没有什么价值 。 当然两家的模式有比较接近的一些地方 。 ”
鲍跃忠所提及的二者模式相近 , 指的是前置仓模式 。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主打“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 , 目前在国内的16座一二线城市提供生鲜到家服务 , 设置了631个前置仓 。 2021年3月26日 , 每日优鲜第一次正式宣布不再仅限于做自营生鲜电商 , 而是要打造成社区零售化数字平台 , 其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智慧菜场业务 , 2021年启动了零售云业务 。
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 , 也是采用产地直采、前置仓配货以及配送到家的模式 。 相比每日优鲜 , 叮咚买菜旗下前置仓覆盖的城市更多 , 规模更大 。 目前叮咚买菜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 共31个城市 , 前置仓数量超过1000个 。
亏损有所收窄
但何时扭亏?
除了递表日期的“巧合” , 二者还有另一种巧合——都处于亏损状态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2020年 , 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2021年一季度 , 公司的净亏损为6.103亿元 , 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为1.947亿元 。 2019年-2020年 , 叮咚买菜的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2021年一季度 , 公司的净亏损为13.847亿元 , 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为2.445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同比缩小43%、叮咚买菜则同比扩大80% , 业绩表现参差不齐 , 直到2021年第一季度 , 二者亏损都在收窄 。
造成两家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履约成本过高 。 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 。 每日优鲜2018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 , 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 。 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9.369亿元、40.442亿元 , 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9%、35.7% 。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很多前置仓模式的平台供应链容易出现问题 , 因为这一模式对资金要求极高 。
在鲍跃忠看来 , 单纯靠前置仓恐怕难以支撑未来的健康发展 , 需要有前置仓嫁接到店到家 , 形成系统化的模式规划 。 无论哪种模式 , 生鲜电商资产都比较重 , 从供应链、冷链仓库以及末端 , 加上扩张带来的成本上升是这些电商寻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
推荐阅读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爆发|中信证券:自动驾驶渐行渐近,惯性导航刚需爆发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人民日报|1月1日生效的RCEP,将带来这些重大变化!
- 国家|光明日报评论员:向扎根基层的青年学子致敬
- 增加到|首儿所互联网医院服务能力再提升,线上号源增加到每日1500个
- 电子商务|经济日报: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水”评会少吗?
- 人物|人民日报刊发比尔·盖茨文章:以创新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