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南极的企鹅都是假的!真的已经在北极灭绝了......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超级数学建模(ID:supermodeling)
伤心
大西洋
超模君曾听说 , 在世界杯预选赛中 , 如果国足被划分到南极赛区 , 出线的最大难点就在于踢赢企鹅 。
文章图片
图1/20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 , 却巧妙地科普了一个知识:企鹅在南极 。
一直以来 , 人们关于这个知识的讨论从未停止:为什么只有南极有企鹅 , 而北极却没有呢?
文章图片
图2/20
事实上 ,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 北极才是最早发现企鹅的地方 。
在北大西洋两侧 , 曾经游荡着数以百万计的“北极大企鹅”——Pinguinus impennis , 即大海雀 。
文章图片
图3/20
它们天敌稀少 , 数量庞大;生性天真 , 却命途多舛 。 从密布北大西洋到种族灭绝 , 中间只隔了3个世纪 。
回顾它们三百多年的灭绝史 , 满满都是悲哀与无奈 。
而罪魁祸首 , 就是人类 。
最早的发现
1501年 , 葡萄牙探险家在北大西洋的芬克岛上发现了一种大胖海鸟 。
这种海鸟白肚皮 , 黑背脊 , 身材发福 , 飞不起来 , 但擅长游泳与潜水 。
文章图片
图4/20
到访的旅人将这种发福的海鸟称作“Pinguinus impennis(大海雀)” , 其中“pinguis” , 在拉丁语里就是“胖子”的意思 。
不过 , 这次偶遇并不是人类首次发现大海雀 。
据记载 , 从公元5世纪开始 , 就有人类宰杀大海雀 。 美洲原住民对大海雀了如指掌——尤其是熟的 。 他们深知 , 大海雀肉质肥美 , 而且特别好抓 。
毕竟这种海鸟长着翅膀却不会飞 , 腿短不能像鸵鸟那样跑高速;碰上猎人 , 也只能晃两下屁股然后被拎进麻袋 。
文章图片
图5/20
更要命的是 , 大海雀太天真 , 不怕人——渔民坐岸边磨刀 , 它都要凑上去看热闹的那种 。
不过 , 原住民对大海雀的宰杀还不算过分 , 吃多少抓多少 。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里 , 双方始终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
直到境外人士的来访 , 轰然压垮了这份平衡 。
最坏的时代
大航海时代下 , 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 。
16世纪初期 , 有一批欧洲人为了品尝到闻名遐迩的鳕鱼 , 登陆纽芬兰 。
然而 , 航海者意外发现 , 纽芬兰布利翁岛上竟遍布着一种宝藏般的“笨拙海鸟” , 也就是大海雀 。
文章图片
图6/20
水手们发现 , 大海雀全身上下、一家老小都是宝 。
它的肉可以吃 , 油脂可以点灯 , 蛋还能多做两道菜 , 羽毛又轻又暖 , 可以加工成床垫或者羽绒枕头 。
换句话说 , 大海雀就是一只潜力股 。
远道而来的欧洲人见此油水 , 顿时心生歹念 , 吃、杀、拐、卖 , 无恶不作 。
单纯的大海雀 , 承受着它这个智商不该有的灭顶之灾 。
在法国探险家雅克·卡地亚1534年的航海日志中曾记载道:“不到半个小时 , 我们就装了整整两船 , 收集它们(大海雀)比收集石头还要简单 。 ”
文章图片
图7/20
由此开始 , 大海雀的灭绝史就算是开了头 。
首先是渔民、探险船队和原住民的三方围剿 , 与大海雀的单纯性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
原来 , 大海雀都是一夫一妻 , 而且它们繁殖能力极低 , 一年只产一枚蛋 。
此外 , 大海雀并不做窝 , 仅产在露天的地面上 , 孵化需长达40天 , 期间夫妻交替 , 日夜轮流 。
而这正中猎人下怀 , 他们总是在鸟群聚集的繁殖高峰期前来捕猎 , 把大海雀一窝端走 , 然后在芬克岛上用石头将它们团团围住 , 再成群屠杀 。
文章图片
图8/20
用CG技术复原的大海雀影像
面对人类的疯狂收割 , 大海雀的数量断崖式下降 。
到16世纪中叶 , 近海岛屿的大海雀羽毛产量已经出现明显下滑 。
到17世纪时 , 大海雀几近绝迹 , 原先的芬克岛清零 , 仅剩冰岛西南端的大海雀岩石上幸存一批 。
大海雀岩石距大陆26英里 , 加之周遭环绕有火山岩石 , 人类无法轻易踏足 。
文章图片
图9/20
大海雀岩石
这么看来 , 大海雀能找到这么一个清净地儿 , 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
然而 , 上帝刚给大海雀留了一条活路 , 又把它们放上烤架 。
1830年 , 大海雀岩石底下的一座海底火山爆发 , 这个难得的世外桃源 , 瞬间生灵涂炭 。
文章图片
图10/20
可怜的大海雀跃入水中 , 慌乱逃亡 。
最终 , 仅有40对大海雀劫后余生 , 落户埃尔德岛 。
埃尔德岛距陆地13公里 , 虽然比不上大海雀岩石 , 环境也很糟糕 , 但至少不会被打扰 。
文章图片
图11/20
埃尔德岛
按理说 , 人家逃难逃到这个份上 , 理应有个happy ending了 。
可谁也没有想到 , 这一站竟成了大海雀最后的葬身之地 。
而最后补刀的 , 竟是人类对它们的“保护” 。
最后的补刀
1841年6月 , 挪威博物学家Peter Stuvitz博士访问芬克岛 。
Peter行走在岛上 , 却发现这个曾经遍布“笨拙海鸟”的狩猎胜地 , 一片死寂;传说中的大海雀 , 不见踪影 。
文章图片
图12/20
这个发现有如鸡琢 , 啄醒了麻痹的人类 。
欧洲多国相继出台法律 , 禁止猎杀大海雀;科学界也发出呼吁 , 意在预防该海鸟的灭绝 。
对此 , 当时诸多著名博物馆都表示支持 , 声称要为保护大海雀尽一份力 。 所以 , 为了“宣传保护大海雀的意义” , 他们居然高价悬赏——大海雀标本!!!
文章图片
图13/20
这份“买凶杀鹅”的公告一出 , 各地平民磨刀霍霍、倾巢而出 。
他们蜂拥登上埃尔德岛 , 再次对寥若晨星的大海雀展开屠戮 。
弱小无辜的大胖海鸟 , 接连在哀鸣中倒下 , 再也没有起来 。
文章图片
图14/20
1844年7月3日 , 3名冰岛渔夫在埃尔德岛上惊喜地发现2只大海雀 。
他们追上这对小夫妻 , 将它们活活掐死 , 并用靴子碾碎了脚下的蛋 。
地球上最后一只大海雀 , 就这样停止了呼吸 。
文章图片
图15/20
大海雀标本
这种曾经数以百万计、遍布北大西洋两侧的海鸟 , 如今只剩下寥寥24具完整骨架、75枚鸟蛋与78件皮毛标本 。
文章图片
图16/20
大海雀骨架与鸟蛋
看起来 , 大海雀的故事是到此为止了 , 但人类与它们的“缘分”还未了结 。
在大海雀消失若干年后 , 人类又于南极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
南极的“它们”有着熟悉的白肚皮 , 黑背脊 , 身材发福 , 飞不起来 , 但擅长游泳与潜水 。
文章图片
图17/20
科学界欢呼雀跃 , 以为大海雀有后了 。
他们还给这群笨拙海鸟取了个熟悉的名字——“Penguin” , 即“企鹅”(大海雀是Pinguinus impennis) 。
但事实证明 , 企鹅并不是大海雀 , 也不是大海雀的远房亲戚 , 二者分属不同科 。
文章图片
图18/20
这个命名既尴尬 , 又讽刺 。
因为真正的企鹅 , 早已在人类扭曲的贪念中覆灭 。
与大海雀类似的悲剧 , 也曾发生在渡渡鸟、袋狼、斑驴等动物身上 。
文章图片
图19/20
【新浪科技综合|南极的企鹅都是假的!真的已经在北极灭绝了......】灭绝动物墓地一角
曾经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恍若黄粱一梦 , 梦已经过了 , 但做梦的人一直都有 。
也不知道 , 下一个大时代会是什么时代 , 我们付出的 , 又会是什么代价 。
希望到时候 , 我们不会看到 , 南北两极的企鹅一同出现在博物馆里 。
文章图片
图20/20
作者简介:超模君 , 数学教育与生活自媒体博主 , 新晋理工科奶爸 。 出版过《芥子须弥 · 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数学之旅·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 。 后续数学文化创意多多 , 欢迎关注认识!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