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近日 , 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 , 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 。
祝融是上古神话中的火神 , 如今以祝融命名的火星车终于登上以“火”命名的行星 。 “祝融号”高1.85米 , 重240千克左右 , 整体大小和一张桌子接近 , 有六个车轮 。 在四块太阳板的映衬下 , 祝融号如同一只翩翩的蓝色蝴蝶 。

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图片

火星车驶离平台(模拟动画)
经历200多天太空飞行、3个月绕火星环游 , 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终于在2.12亿公里以外的火星降落 , 并分离祝融号火星车展开巡航 , 在20天内发回首批科学影像图 。
着陆点全景图 , 是火星车尚未驶离着陆平台时 , 由火星车桅杆上的导航地形相机 , 进行360°环拍 , 经过校正和镶嵌拼接而成 。 图像显示 , 着陆点附近地势平坦 , 远处可见火星地平线 , 石块丰度和尺寸与预期一致 , 表明着陆点自主选择和悬停避障实施效果良好 。

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图片

着陆点全景图
【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星地形地貌图 , 是火星车驶达火星表面后 , 由导航地形相机拍摄的第一幅地形地貌影像图 。 图像显示 , 近处表面较平坦 , 分布有大小不同的石块 , 边缘平滑、颜色较浅、呈半掩埋状 , 较远处有一环形坑 , 环形坑边缘分布有颜色较深、棱角分明的石块 , 更远处是几处沙丘 。

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图片

火星地形地貌图
“中国印迹”图 , 是火星车行驶到着陆平台东偏南60°方向约6米处 , 拍摄的着陆平台影像图 。 图像显示 , 着陆平台熠熠生辉 , 国旗鲜红方正 , 表面地貌细节丰富 。

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图片

“中国印迹”图
“着巡合影”图 , 是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 , 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 , 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 。 分离相机拍摄了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 。 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送到火星车 , 再由火星车通过环绕器中继传回地面 。

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图片

“着巡合影”图
自1961年至今 , 人类火星着陆任务达到17次 , 但成功的仅有8次 , 成功率只有不到50%!而着陆仅仅是挑战的开始 。
火星环境恶劣 , 到达火星的祝融号要实现巡航任务 , 首先要在众多未知环境下活下来 。 火星上白天最高温度大约27摄氏度 , 与地球相近 , 但晚上低至130摄氏度 , 且火星表面气压大约也是地球大气的1% , 因此祝融号要比在地球上承受更强的低气压和温差 。 火星表面的土壤物理学特性与月壤类似 , 但由于常年侵蚀十分松软 , 为了防止祝融号行走车轮下陷 , 因此 , 祝融号设计地支持抬轮和蠕动 。
沙尘暴在火星上非常严重 , 此前 , 美国宇航局(NASA)的“机遇号”火星车正是遇上火星沙尘暴 , 太阳能板蒙尘而与地球失联 。 为此 , 祝融号火星车采用表面工程技术除尘法 , 采用超疏基结构 , 类似下雨时荷叶上的水珠 , 让“祝融号”的太阳能板不易沾染灰尘 。 同时 , 祝融号在巡航中也要面临休眠唤醒任务 , 以应对火星上的沙尘暴及其他状况 。

火星探测|来看火星科学影像图!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图片

火星沙尘暴除了沙尘暴、复杂路况等 , 祝融号在一个陌生的星球可能遇到的状况还有很多 , 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差错都可能使得任务失败 , 这也对祝融火星车在硬件、网路等层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
火星车的遥控也比月球车难度颇高 , 目前我国月球车已经能实现在无时延的情况下进行实时控制 , 能够快速响应指令 , 使得指挥员看到它的状态后再发出下一个指令 。 但在火星上 , 由于距离、轨道、能源约束等原因 , 难以与地球实现连续通信 , 只能在全天某些时间段接收火星车的数据 。 因此 , 祝融号采取延时指令 , 会被告知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情 , 然后按时序自主执行 。
此次首批科学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一次性完成“探火”绕、落、巡任务的国家!也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文章综合媒体报道 , 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