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香港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添翼

金融科技向来是香港的优势产业 , 疫情发生后更成为香港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近日 ,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 , 从加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发挥数据基建潜能﹑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等五方面阐明香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愿景 , 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构建整体目标 , 鼓励金融界在2025年前全面应用金融科技 , 推动香港金融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
持续优化金融基建
近年来 , 香港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已取得相当成就 。 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 , 截至目前落户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数目已超过600家 , 包括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实验室、8家虚拟银行、4家虚拟保险公司和1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等 , 在为社会提供崭新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 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
在金融基建方面 , 香港的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的使用量及功能不断增加 。 许正宇介绍 , 以“转数快”二维码缴付政府账单的服务 , 已于去年12月起扩展至公司注册处、入境事务处、破产管理署及运输署的指定缴费柜台及自助服务机服务 , 并将于明年起进一步扩展至政府网页上需缴费的服务 。
此外 , 金管局还将率先提升香港现有的金融数据基建水平 , 以充分发挥新世代香港银行业的潜力 。 目前 , 金管局正就建立“商业数据通”、企业版身份认证“智方便”和“区块链共用信贷资料平台”等进行概念验证工作 , 在平衡隐私管理和数据共享之下将散落的数据集合 , 使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数据流动更安全有效 , 方便中小企业取得融资等服务 , 让银行和客户都受惠 。
研究推行“数码港币”
随着跨境支付越来越频繁 , 数字货币正为跨境支付体系创立新的架构 。 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正是“金融科技2025”策略的重点工作之一 。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 , 数字货币发展极具潜力 , 所以在批发和零售层面都要提前做好技术和政策的研究准备 。 香港已把握先机 , 与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下的香港中心进行合作 , 研究批发层面上的数字货币 , 以解决长期以来跨境支付的痛点 。
余伟文指出 , 金管局近期还与国际结算银行开始研究零售层面的央行数字货币技术可行性 , 也将探讨在香港发行“数码港币(e-HKD)”的可行性 。 研究将关注消费者需求、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隐私保护和反洗钱要求、系统风险和政策要求等 。 目前金管局已就发行e-HKD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 , 希望未来一年内有初步研究结果公布 。
余伟文表示 , 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推动连接两地之间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 , 为两地进出口商提供更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 。 考虑到内地和香港有大量跨境支付需求 , 金管局将继续和中国人民银行合作 , 就数字人民币在香港进行技术测试 , 以提升金融基建处理跨境支付方面的能力 , 为香港和内地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 。
激活产业发展潜力
为推广香港金融科技优势 , 激活相关产业发展潜力 , 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辖下的金融科技专责小组去年为超过40家有意落户香港的海外企业提供了协助 , 涉及9亿港元的投资额及500个新职位 , 并举办了包括“香港金融科技周2020”在内的一系列线上宣传及推广活动 。
今年2月 , 特区政府推出“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 , 推动业界更积极投入研发新金融服务和产品 。 截至4月底该计划已收到来自超过80家金融科技公司的申请 , 项目涵盖银行、保险、证券 , 以及跨境和跨金融界别的应用 。
此次公布的“金融科技2025”策略要求所有银行在今年年底前提交“金融科技应用评估” , 即各银行未来3年内应用科技的详细计划 。 金管局将基于这些计划找出有潜力、未被广泛使用的金融科技领域 , 包括投资、财富、保险、绿色领域的金融科技 , 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工具 , 进而推出措施帮助银行加强科技应用 。
【香港金融|香港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添翼】许正宇表示 , 目前特区政府正积极筹备2021年香港金融科技周 , 预计将于11月举行 , 期待该年度旗舰项目能够吸引更多有发展潜质的金融科技企业及初创公司在香港扩展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