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空间站时代的航天员有啥不同】在这次发布的3名航天员个人简历中可以发现 , 57岁的聂海胜此次已是第三次出征太空 , 55岁的刘伯明是第二次出征太空 。 46岁的“新人”汤洪波此前曾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
为何是这3名航天员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客人”?空间站时代 ,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工作究竟有何特殊性?6月16日 ,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详细介绍了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选拔的具体要求 。
黄伟芬表示 , 按照中国空间站总体任务的规划 , 空间站的建造以及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共有4次载人飞行任务 。 针对这4次任务的特点 , 航天员系统按照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 选出4个飞行乘组 , 每个乘组均由3名航天员组成 , 指令长由曾经执行过太空任务的航天员担任 。
他介绍说 , 与前期载人任务相比 , 在空间站建造以及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 航天员需要在轨飞行长达3-6个月时间 , 任务艰巨且复杂 。 航天员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
首先是对航天员身体素质的挑战 。 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才能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长达半年时间 。 因为长期的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的肌肉、骨骼、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累积效应会显著增加 , 且出舱活动任务对航天员的上肢力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 此外 , 在载人飞行任务中 , 航天员要经历超重、震动、噪声、失重、旋转冲击等多种环境工况 , 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足够的体能储备 , 才能耐受和适应这些特殊的环境 , 才能确保航天员在这些环境条件下完成艰巨的操控任务 。
其次是对航天员心理素质的挑战 。 航天员长期生活工作在狭小的环境中 , 远离家人和熟悉的工作环境 , 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中生活 , 失重、震动、噪声容易使他们出现烦躁、情绪低落等不良的情绪 , 此外 , 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等这些重要的任务以及各种应急故障的情况处置 , 都要求航天员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坚毅果敢 , 拥有过人的心理素质 。
此外还包括对航天员知识技能的挑战 。 空间站任务极为艰巨复杂 , 航天员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 , 包括人工控制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实验舱交会对接、撤离和舱段转位等能力 , 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能力 , 在出现火灾、失压、液体泄漏和环境灾害等应急情况时 , 进行快速准确定位处置的能力等 。 ▲ (樊 巍)
推荐阅读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转向|时代落幕,佳能:1DX3 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作业点|空间站“神剧”|与宇宙同框,超酷!
- 马斯克|星链卫星乱窜致中国空间站紧急避险!马斯克:没阻止任何人
- 消费者|华为、安踏、蜂花、鸿星尔克与曹县汉服:“新国货”的觉醒时代
- 汽车|Apollo迎来7.0重大升级,百度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迈向工具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