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从出征到入驻空间站,过去12小时航天员都经历了啥?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邱晨辉
时隔5年 , 太空再一次迎来中国人的身影 。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 ,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 此后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 进入预定轨道 , 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聂海胜|从出征到入驻空间站,过去12小时航天员都经历了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 , 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 任务成功 , 标志着中国航天员常驻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 。

当天清晨5时40分 , 西北大漠腹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这里的天还未完全放亮 , 却已经吸引不少媒体支起“长枪短炮” , 他们是来见证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的出征瞬间 。
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问天阁 , 是航天员生活和训练的区域 , 在航天员进入发射塔架之前 , 他们就住在这里 。 当天 , 3位航天员就是从这里出发 , 开启他们的太空征程 。
清晨6时许 , 来自航天城各界民众陆续到达问天阁附近的道路上 , 大家翘首以盼 , 为即将出征的航天员送行 , 路上行走的工作人员神情肃穆 , 来往的车辆秩序井然 。
此刻 , 微阳初至 , 阳光冲破云层倾撒大地 , 圆梦园内光与影静谧祥和 , 出征现场万众期待 。
6时30分许 ,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迈着稳健的步伐 , 走出一楼出征大厅 , 出现在圆梦园广场上 。
此刻 , 圆梦园广场彩旗飘扬、人头攒动 。 欢送队伍挥舞鲜花、国旗、彩旗 , 大声呼喊:“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祖国和人民期待你们载誉凯旋!”
在场的人们用各种方式为航天员壮行 , 为他们祈福加油 。
6时32分 , 由左至右 , 航天员汤洪波、聂海胜和刘伯明排成一行 。

“总指挥长同志 , 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 准备完毕 , 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 , 航天员刘伯明 , 航天员汤洪波 。 ”广场上传来洪亮的声音 。
“出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总指挥长李尚福庄重地下达命令 , 并举手敬了一个军礼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 , 现场民众用力挥动着手中的彩旗为航天英雄送行 。
一步、二步、三步……3位勇士身穿沉重的白色战袍 , 迎着大漠朝阳 , 缓步走向开往载人航天发射场的专用车辆 。 此时人们将圆梦园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 。
车队在多辆摩托车的护送下 , 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 , 向5公里外的载人发射塔架进发 。
此时 , 在距地面几百公里的轨道上 ,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已做好各项准备进入了交会对接轨道 , 等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到来 。
晨光下 , 发射塔架由上至下徐徐打开回转平台 , 长征二F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二号飞船离开塔架的怀抱 。 火箭露出了全部面容 , 白色的长征火箭耸立在蓝天与荒漠之间 , 直指苍穹 。 火箭箭体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CZ-2F”字样格外醒目 。
3名航天员即将进入到神舟十二号飞船之中 , 做最后的准备 。
“10、9、8、7……3、2、1 , 点火 , 起飞”
9时22分 , “……3、2、1起飞”全场观众跟着零号指挥员口令同声高喊 。
刹那间 , 大地震颤 , 烟尘沸腾 , 长征二号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 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直入云霄 , 飞向太空 。

通过指挥大厅的直播镜头可以看到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看着越来越远的地球 , 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无边无际的星空……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步步逼近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期间 , 无论是天上的航天员 , 还是地面的飞控人员都是一个紧凑的工作节奏 。
9时52分 , 航天员接到指令可以解开锁扣 , 这就像飞机起飞阶段完成后 , 乘客可以解开安全带一样 , 可以适当活动了 。
5分钟后 , 神舟十二号自主变轨允许的指令发出 , 10分钟后 , 飞船开始第一次自主变轨 , 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内 , 飞船需要进行多次类似的自主变轨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专家李革非说 , “通过多次变轨 , 我们可以将飞船的轨道逐步抬升 , 达到满足与组合体对接的高度 , 同时完成轨道偏差的修正 , 保证飞船的运行平面与天和核心舱一致 , 最后还要进行相位调整 , 逐步缩小与组合体的距离 , 所有这几步工作都将在这3个小时内完成 。 ”
14时许 , 经历了多次自主轨控后 , 神舟十二号转入寻的飞行段 , 此时航天员们距离中国的太空家园不足50公里了 , 随着相对导航的建立 , 近距离自主交会对接正式开始 。
与此前的历次交会对接任务不同 , 由于神舟十二号将首次采用自主快速远导、中瞄点直接交会对接的方式 , 所以没有了多个不同距离的停泊点 , 而是一次飞到天和天舟组合体前向200米的停泊点上 , 与前者保持相对静止的距离飞行 。
此时地面将在几分钟内与飞船、航天员等各个系统确认飞船状态 , 当确认状态一切正常后 , 北京总调度指挥航天员设置交会对接前飞船的状态 , 为接下来的对接做好准备 。
对于任务现场的飞控人员来说 , 航天员在天上的每一分钟 , 都是人命关天的时刻 , 必须有万无一失的准备 , 随时做好应急处置 , 牢牢掌握住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线 。
“各号注意 , 我是北京 , 飞船转200米保持 , 状态正常 , 天和核心舱对接前状态正常 , 继续实施交会对接 。 ”屏幕上 , 神舟十二号与天和天舟组合体的距离越来越近 , 紧接着就已经来到了19米的停泊点上 , 伴随着“飞船转最后靠拢”的口令声 , 飞船一点点驶向这座在太空中遨游了18天的太空家园 。
“对接机构捕获”
“对接环拉回开始”
“对接锁锁紧开始”
……
一连串的指令仿佛在解说一场节奏紧张的比赛 , 短短的12分钟里呈现了密集精彩的情节 。 15时54分 , 最终指向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满意结果——交会对接成功!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 , 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

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不到7个小时 , 如果是航天员们从北京出发坐高铁 , 有的连自己的家乡都到不了 , 而今却已能够抵达中国的太空家园 。
飞船与组合体对接后 , 航天员进到核心舱的操作 , 就像人们开车回到自家院子的门口 , 先要开车门 , 再开院子大门 , 还要走过庭院来到家门口 , 最后再打开房门 。
“十年前 , 我作为北京调度亲眼见证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 今天还是在同样的地方 , 我们再次见证神舟十二号快速对接 , 看到航天员穿过舱门 , 这是对我参加载人航天任务十周年的最好见证 。 ”有“神八哥”称号的北京飞控中心技术人员杨彦波感慨道 。
彼时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经将厚重的舱内压力服换下 , 穿上了轻便的蓝色舱内工作服 , 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 , 他们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 。
18时48分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纵身跃入 , 轻盈地进入了核心舱 , 动作一气呵成 , 飞控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未来3个月 , 3位航天员将在这里驻留 , 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 , 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
从清晨6时32分出征 , 到傍晚18时48分入驻空间站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和他们背后的中国载人航天队伍仅用了12个小时 。
告别了地球 , 便可以拥抱太空 。 现在 , 3位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的每一分钟 , 都将不断刷新着中国人驻留太空的时长纪录 。
你好 , 中国空间站 。 你好 , 太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酒泉6月17日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