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 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接近四成

回溯中国互联网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 互联网技术在电商、社交、搜索、资讯、共享经济、本地生活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 。 在这些领域 , 互联网技术适用的业务内容和商业模式可谓千姿百态 , 但究其本质 , 其发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连接”上 , 即人与人的连接 , 人与信息的连接 , 人与商品和服务的连接 , 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如果将互联网发展分为上下两个半场 , 那么上半场所依赖的技术能力主要为连接技术 , 它有力地推动了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蓬勃发展 。 而如今 , 5G商用正推动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 , 即消费互联网深化和工业互联网起步时期 , 相应的 , 互联网主体也将逐渐从C端渗透到B端 。
【数字经济|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 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接近四成】
数字经济|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 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接近四成
本文图片

新华社图
值得一提的是 , 2020年以来 , 中国经济能够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得以快速恢复 ,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功不可没 。 中国信通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 , 同比增长9.7% , 大幅高于GDP的增速 。 从比重看 , 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38.6% , 较2019年的占比提升了2.4个百分点 , 可见数字经济对经济的贡献度在持续上升 。
工业富联(601138 , SH)董事长李军旗在今年初曾表示:“这次疫情更加坚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 如果过去20年 , 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的时代 , 那么从2021年将进入工业互联网的时代 。 ”
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 , 又将面临哪些挑战呢?
消费互联网进一步成熟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 也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依托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能力 , 消费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 , 传统线下的规模经济演变成为多业务、多品种的范围经济 。 消费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 , 以及较低的货架成本、库存成本 , 使得互联网公司在与传统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诸如阿里巴巴、美团大众点评、携程以及滴滴等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这些领域的领头羊 。
从竞争格局角度来看 , 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洗牌已经完成 , 拥有资金和先发优势的巨头在行业类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 , 格局走向稳定 , 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
以火热的电商领域为例 , 通过几年的市场培育 ,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刺激消费、释放潜在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 。 今年“618”期间 , 全网交易总额为5784.8亿元 , 同比增长26.5% 。 全网各平台销额排名中 , 天猫依旧稳居首位 , 京东紧随其后 , 拼多多位列第三 , 头部平台地位稳固 。
根据各平台公布的战报数据 , 中国银河认为本年度的“618”线上大促具有以下特征:全网销售额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稳健;从平台的角度来看 , 参与的诸多平台 , 虽仍以淘宝天猫平台为主 , 但新平台参与度提升迅猛;从产品与品牌的角度来看 , 3C家电类依旧为主导品类 , 服饰与个护美妆类不断加码 , 国产品牌受到消费者关注;从形式内容的角度来看 , 平台与品牌愈发注重通过内容吸引客流 。
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 它也开始从电商等高频向低频高客单价的消费领域进军 。 例如:家装行业 。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 , 我国家居家装产业初具规模 。 相关机构研究报告显示 , 2020年 , 家装领域的市场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 , 到2025年左右将达到6万亿元 , 市场前景广阔 。 但一般而言 , 传统家装行业具有产业链复杂、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经营管理粗放等一系列弊端 , 那么借助互联网 , 家装领域新进化的方向在哪呢?
在“互联网家装第一股”的齐家网看来 , 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行业、保障用户权益尤为重要 , 而这也是互联网家装的核心意义所在 。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
伴随数字化进程 , 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 , 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 , 向下半场的“主旋律”——即工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
长期以来 , 充足的劳动力、低廉的劳动成本一直是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我国也一跃成为制造业大国 。 一种观点是 , 未来要保持制造业竞争力 , 企业需要抓住全球制造业大变革和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 , 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 。
2016年 , 国家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 , 工业互联网的种子开始落地生根 。
2020年末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指出 , 全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70个 , 其中十大双跨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达到80万套 , 平均工业APP数量超过3500个 。 工业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 2019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9.9% 。
从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 , 也可以窥见工业互联网发挥的重要作用 。 工业互联网可以有效对接关键物资供给侧和需求侧信息 , 为实时精准调配物资提供基础;精准掌握关键物资实时物流仓储信息 , 大幅提升关键物资调度使用效率;针对性加强关键物资生产原材料供给和产量 , 快速提升关键物资生产能力 。
与此同时 , 工业互联网也可以助力制造企业实现安全复产复工 , 并提供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技术手段 , 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近年来 , 不少科技巨头加码布局工业互联网 , 富士康作为备受关注的全球制造业头部厂商也不例外 。 公司开始谋求由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型 , 而工业富联便是其转型的排头兵和核心载体 。
对于如何推进战略转型 , 李军旗曾对采访人员表示:“我们积累了30年的数据 , 如今可以用大数据的方式去分析 。 按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先对内部的几十个厂区进行验证、修改 , 内部有效再对外服务 。 ”
事实上 , 早在2018年 , 工业富联便着手对公司内部的生产制造场域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 , 通过外接传感器、软件数据提取、安装转接口等方式使设备上网上云 , 实时监控各类设备运行状态 , 从而实现车间可视化 。 富士康的Fii Cloud云平台在内部的实践效果测算显示:导入平台后制造BU效率提升30% , 良率提升15% , 生产周期缩短18% , 库存周转天数缩短26% , 能耗降低20% 。
在改进内部生产效率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后 , 工业富联希望从内部走向对外赋能 。 据工业富联方面透露 , 公司已吸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 已经服务200多家客户 。
虽然工业互联网蕴藏着巨大潜力 , 但在转型过程中 , 仍会面临不少挑战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曾坦言 , 工业互联网的进展良好 , 但在短期内实现爆发式发展并不容易 。 工业互联网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提升 , 是值得长期投资和关注的领域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要求 , 我国更多要立足自身技术 , 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 。
腾讯工业云首席架构师余弦此前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未来工业互联网有很大的机会由中国来主导全球 。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非常多的产业供应链都在中国 , 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 , 未来通过工业互联网去组织全球资源 , 从而提升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