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证券时报:盲目炒作已将NFT的真正价值带偏
今年以来,不仅“元宇宙”爆火,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也掀起一波波炒作热潮 。3月份,数字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34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当代中国超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冷军的一件绘画作品被现场焚烧,并生成加密艺术NFT,最终以40万元成交 。
文章图片
Twitter公司CEO第一条推文作为NFT资产对外转让,以1630.58ETH(约290万美元)成交 。
NFT最初走红于艺术圈,因为NFT所能提供的数字资产确权、流转、交易解决方案天然地解决了画作、音乐等艺术作品的数字版权问题 。艺术家通过NFT,不仅可以将作品确权,还能通过智能合约,从每一次作品的流转和交易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这与传统艺术作品“一锤子”买卖截然不同,给艺术家更多权益保障 。
而NFT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在可见的未来,有望与现实世界中的更多物品结合,未来更多的现实资产(比如房地产、汽车等)都有望大规模上链,以NFT形式存在和流通 。以金融市场为例,各类金融票据在流通和交易过程中承载大量信息,如果与NFT结合,不仅能够确权,还便于追踪,私募股权、私募债、信托份额,甚至房地产在内的一些传统资产,也可以通过NFT这种方式进行上链和数字流通 。另外,未来各类NFT资产的交易本身就可以形成一个细分的金融市场 。更长期来看,如果再结合预言机体系的应用,NFT可能会极大地加速实物资产上链和数字化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完善价值互联网,这也正是“元宇宙”中经济系统构建的基础 。
设想虽美,也需要看看现实 。作为“元宇宙”的重要组成要素,NFT有独特的价值,但目前各种花样百出的炒作,已经将对NFT价值的关注方向带偏 。NFT的真正价值是为现实世界的物品提供一个上链渠道,充当物理世界和区块链世界的连接桥梁,而非任意创造一个概念性头像、图片等以“天价”交易,互相抬轿子,制造噱头 。近期就有所谓“币圈大佬”自称以1050万美元购买了一个NFT头像,结果被曝出是自卖自买 。作品拍出6934万美元天价的Beeple,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表示,NFT的价格绝对是一个泡沫 。
【数字货币|证券时报:盲目炒作已将NFT的真正价值带偏】当前NFT作品交易中存在巨大的泡沫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共识,但仍有玩家乐此不疲沉迷其中 。很多玩家将目光聚焦在NFT这一形式,而非作品或资产本身,是因为这一形式有炒作的价值 。不难理解,穿越时间的迷雾,价值最终会回归作品,一旦市场热度相对降低,随风炒作的现象逐步冷却,那么当前诸多千奇百怪的NFT的资产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山西|移动5G+智慧成果亮相山西数字化转型大会
- 数字货币|币安在法国扩张业务 项目规模1亿欧元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数字货币|比特币逼近关键支撑位 若失守恐下探40000美元
- 数字化|商场数字化有本“生意经”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