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戴个面具 , 小朋友来了害怕 , 让他妈妈带着走了……”有人分享了刚到发布会的见闻 , 逗笑了现场的观众 , 而那人口中戴面具的梁老师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梁成 。
毕业于北京大学 , 投身金融行业十余年的梁成 , 曾写了金融小说《金融街》系列三部曲 , 最近 , 他又出了一本金融科幻题材作品《阿尔加》 。 著名作家、编剧周梅森读后评价:“我多年前写过一部关于资本市场和股市的《梦想与疯狂》 , 现在看到更为专业的《阿尔加》 , 感觉非常亲切 。 这部作品写出了人类普遍的梦想和更大的疯狂 , 有着强烈的现实感 。 书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和推演 , 更是及时和必要的 。 ”
9月11日 , 梁成携新作《阿尔加》在成都钟书阁举办了新书发布会 。
文章图片
参加过梁成上一部小说发布会的读者说 , 上一次他也是戴着面具出现的 。 梁成说 , 希望进入公共视野的 , 是他的书而非他自己 , 所以每次以“作者”的身份出现时 , 他总是戴着面具 。 采访人员要采访 , 他也选择电话沟通 , 他认为 , 作者不能夺了作品的关注度 。 毕竟 , 这是他下了大功夫写成的小说 。
写小说之前 , 梁成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了解人工智能、对冲基金、交易员心理等等领域状况与专业知识 , 前后看了五十多本书 , 特地找了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了解情况 , 做足了准备工作 。 “我不是很喜欢科学基础不是那么扎实的奇幻 , 没有依据的 。 我希望把这本书写成有扎实科学基础的硬科幻 , 连科学家读了都会觉得认可的 。 ”
要真实和科学依据 , 需要大量知识储备 , 梁成直言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 也几度停笔 , 常有写不下去的时候 , 他就会去翻阅资料或找专家沟通 , 大概半年的写作时间里 , 思索耗费了他不少时间与精力 。
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创始人、美国计算机协会院士张宏江评价 , 这本书应该算国内第一本金融科幻长篇小说 ,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对人工智能、人机关系、科技反思、宇宙探索、量子力学、人类社会发展路径等领域都有深刻探讨 , 是具有扎实学术背景的硬科幻 。
文章图片
打人工智能出现起 , 对于“人工智能会不会拥有自我意识、统治人类”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 这也是小说《阿尔加》绕不开的问题 。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电影、小说中的人工智能 , 在梁成看来有些“务实” 。 他把通过训练完成某一领域任务的机器人称作弱人工智能 , 小说中拥有人类意识的人工智能则为强人工智能 。 强人工智能和人类算是一种物种吗?人类创造出它 , 它对人类是什么态度 , 有没有同理心?这些都是梁成写作时在思考的问题 , 将来人工智能是什么态度对待人类 , 这些都是未知数 , 梁成把这些不确定性 , 投射到了小说里 , 成了故事中扑朔迷离的部分 。 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说 , 小说商战和科幻交融、游戏场景和真实世界呼应、人工智能和社会伦理博弈 , 扣人心弦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