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东莞制造业镜像:新科技与“世界工厂”的产业嬗变( 五 )


缺失的一环
标杩董事长向俊达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零部件供应商名录 。 这家快递自动分拣机生产商的全部供应商有50多家 , 从机加工件、喷涂、钣金到螺丝、轴承等常规配件供应商 , 多数都来自东莞 , 有少数来自省外 , 但关键零部件采用进口 。
标码的配件单上显示 , 其光电传感器采用欧姆龙和松下 , 漏波电缆、工控器和PLC控制器均采用西门子 , 而这样的配置 , 是出于多客户的要求 。
三姆森的核心技术 , 以是整个光学技术的综合应用 , 另外一个则是软件加算法 。 温江山介绍 , 后者有赖于三姆森自身的研发队伍 , 前者涉及的光学硬件则多数来自外资品牌以及与其他团队合作研发的品牌 , 近年 , 三姆森开始部分采用国产硬件供应商的产品 。
2021年7月23日下午3点 , 东莞市松山湖园区工业西三路 , 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车间里 , 十多个刚从技工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 在对一排工业机器人进行组装和调试 。
这是上市公司长盈精密与日本安川合资组建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 后者是全球知名的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 。 每年 , 来自国内的汽车、电子、新能源、五金家电等行业的机器人订单不断地增多 。 “有的客户要求比较高 , 指定就要四大家族(即安川 , ABB , 发那科、卡库)的产品 。 ”营销总监段京易说 。 借助安川的技术 , 这家工业机器人公司的市场定位相对高端 , 而不希望参与价格战 。
在这个车间的一台四轴机器人身上 , 电机和系统来自安川 , 丝杆来自日本THK , 线缆则来自日本日立 , 甚至连安装零部件过程中用到的润滑油也来自进口的品牌 。 段京易打了个简单的比方:“这就像汽油 , 92号、95号和98号 , 不同型号表现出来的性能存在差异 。 ”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 天机机器人的研发人员大约200人 , 远高于生产人员的数量 。 其研发分布三地 , 其中深圳以视觉研发为主 , 上海以控制器研发为主 , 东莞则以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为主 。 为了摆脱进口依赖 , 天机目前具有两条产品线:一条采用安川的系统 , 另一条则是自己研发的系统 。 ”
段京易说 , 国产的机器人核心零件在这几年有了进步 。 “从天机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的测试数据来看 , 其稳定性和两年前相比稳定了很多 , 但不得不说和日本德国的技术依然还有差距 。 “
段京易相信 , 未来中国的机器人核心零件会逐渐追平与海外顶尖者的差距 , 但这需要时间 , 不是短期就能弥平 , 即便是数字化革命也无法缩短其进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