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 我国宣布碳中和目标 , 积极响应《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 , 主动做出减排承诺 , 不仅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 而且对于加速我国社会、经济、能源、技术等方面的转型与重构同样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
文章图片
二)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的挑战 从我国当前的碳排放规模和行业结构来看 , 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对我们来说仍非触手可及 。 这将是一次经济结构、社会认知、能源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大转变 , 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关于能源的革命和时代的变革 。 我国在实现碳中和之路上 , 挑战与机遇并存 。
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期 , 经济高速增长时 , 每一单位GDP 的增长都将进一步带来碳的排放 , 未来十几年 , 要想基本实现现代化 , 能源需求还需继续保持合理增长 。 如果我们当下立即停止发展 , 全面主攻环保减排 , 经济势必会大受影响 。
能源转型技术面临重重挑战:构建新型低碳工业体系是碳中和目标下的大势所趋 , 未来许多行业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工艺技术转换需求 。 目前我国碳中和各技术链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 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水平 , 技术成本较高 , 仍需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
社会观念的转变挑战:碳中和目标下的另一大挑战是社会观念的转变 , 大到国家 , 小到企业和个人 , 唯有具备正确的理念并积极主动地参与 , 才有可能顺势迎来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发展的新时代 。
三)实现碳中和 , 四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技术可行:大力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路径 。 在未来几十年 , 以CCUS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电气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中心的一系列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成本可控: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固然会推动我国技术转型的全面升级 , 形成国际竞争力 , 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企业“买单” , 增加产业链各环节中间产品、终端消费品的成本 。 因此 ,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考虑低碳与市场发展的平衡 , 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做到成本可控 , 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政策引导:虽然我国已具备206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的一定基础 , 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 我国脱碳之路对行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调整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 制定相应的政策去规划与监督全社会的行为 , 充分发挥引导、调动和约束的作用 。 通过完善行业排放标准、建立碳税征收机制、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等 , 实施一系列碳减排政策 , 为企业发展碳减排新技术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原神|《原神》「飞彩镌流年」2.4 版本预下载已开启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