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安永《一本书读懂碳中和》新书发布 | 关于碳中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三 )


多边共赢:要实现碳中和目标 , 一方面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 另一方面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同体的协同努力 , 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
四)我国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哪里? 按行业来看 , 2018年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的51% , 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行业 。 这主要是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当前发电和供热行业仍以燃烧煤炭为主 。 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28% , 是第二大碳排放行业 。 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的生产过程由于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 , 因此产生了相对较多的碳排放 。
此外 , 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10%和6% 。 可以看出 , 目前许多行业的能源结构与节能环保的要求相比仍显得格格不入 , 行业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缓 。
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按行业细分

技术|安永《一本书读懂碳中和》新书发布 | 关于碳中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文章图片

五)各行业转变路径 我国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加速了对能源系统的低碳绿色转型 。 能源系统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 , 在供给侧 , 实现电力碳中和是我国碳减排的核心 。 但是很多领域的能源需求无法仅依靠电能替代实现电气化改造 , 例如长途交通、钢铁、化工等行业由于其生产特性 , 需要氢等作为燃料 , 因此非电发展也是供给侧碳中和很重要的一环 。
在需求侧 , 依托技术改造的节能减排是核心 , 尤其是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 , 例如工业、交通、建筑、服务行业 , 这些行业的脱碳路径对我国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 值得一探究竟 。
我们分别从能源供给侧和能源需求侧两个角度出发 , 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 , 畅想电力、非电、钢铁、水泥、化工、交通、建筑和服务行业的“零碳”未来 , 提出各行业具体的脱碳路径 。 我们认为各行业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 , 离不开碳的“负排放”技术的发展、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设以及绿色金融体系的保障 , 因此在行业着手减排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这些支撑要素 。

技术|安永《一本书读懂碳中和》新书发布 | 关于碳中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文章图片

在书中 , 关于各行业碳排放的现状、零碳未来以及具体的脱碳路径 , 我们一一进行了解答 , 并从政策支撑、技术发展、市场建设三个角度出发详细描绘不同行业的脱碳路径 。
六)碳中和“公式”描绘行业脱碳之路 对于能源供给侧 , 清洁能源替代以及清洁能源输送和储存是走向碳中和之路的关键 。 对于能源需求侧 , 则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经营过程的低碳化实现减碳 。 其中 , 生产运营低碳化包括生产原料代替、电气化改造及生产运营技术的改造 。 但是仅通过行业自身努力仍无法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 那么这些碳又该怎么去吸收呢?答案是发展负碳吸收技术 , 通过负碳技术去吸收剩余的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