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剧本杀跨界,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冒险”和“演戏”

打通虚拟与现实 , 剧本杀依然是剧本杀 , 只不过是自己玩还是看人玩的区别;打通行业 , 是它的下一场 。
——————————
仿佛一夜之间 , 剧本杀成了“显学” 。 线上综艺 , 线下游戏 , 难得有一件事同时吸引了在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中穿梭的年轻人 。
剧本杀的历史要上溯至19世纪的英国 , 但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 , 要晚至2013年 , 一款名为《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的英文剧本传入国内 , 标志着剧本杀行业的起步——但只限于比较小众的桌游界 。
剧本杀真正成为“大多数” , 是从线上开始的 。 最早的剧本杀综艺《明星大侦探》 , 从2016年第一季 , 一路拍到2021年第六季 , 豆瓣评分都不低于8.5 , 吸引了一大票忠实粉丝 。
线上火了 , 热潮回卷线下 。 2019年 , 剧本杀馆如雨后春笋 。 据调研报告 , 2019年全国的剧本杀馆数量从2400家飙升至1.2万家;截至2020年年底 ,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3万家 。 在大部分玩家的回忆中 , 也是在这一年 , 自己第一次走进了剧本杀馆 。
“一夜成名”的剧本杀 , 天然具有线上线下互动的基因 。 线下火了 , 2021年 , 剧本杀综艺又迎来了大爆发 。
2021年堪称剧本杀综艺“元年” , 除了《明星大侦探》《密室大逃脱》这样的老牌节目长盛不衰 , 还诞生了主打“IP”探案的《萌探探探案》 , 混搭“剧本杀+桌游+各种元素”的《奇异剧本鲨》 , 《最后的赢家》《闪耀的侦探家族》《风云剧会》《X扇门卷宗》等已经官宣的项目也正在排队中 。
而剧本杀的“野心” , 不止于此 。 打通虚拟与现实 , 剧本杀依然是剧本杀 , 只不过是自己玩还是看人玩的区别;打通行业 , 是它的下一场 。
剧本杀的吸引人之处有两个关键点 , 一是“探案”或者说“冒险” , 二是“演戏” , 前者考验逻辑推理的智力 , 后者满足角色扮演的戏瘾 。 这两点核心竞争力延伸开去 , 就与许多注重知识和体验的行业莫名契合 。
说到这里 , 博物馆快要高举双手大喊 , 看这里看这里 , 这不就是要让文物“活起来”的好方法吗?可以说 , 博物馆简直是最适合玩剧本杀的地方 , 展厅——天然的沉浸式场馆 , 文物——天然的线索物品 , 历史——天然的剧本故事 。 更重要的是 , 当玩家认真游戏时 , 博物馆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知识普及的使命 。 寓教于乐 , 在博物馆剧本杀身上得到了完美融合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备受“Z世代”(指1995年到2009年之间出生的人)年轻人追捧的剧本杀市场2019年规模超百亿元 , 预计2021年将超200亿元 。 一直承受着经营压力的实体书店 , 也看中了剧本杀 。
和博物馆主打特色原创内容不同 , 书店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的是剧本杀馆的角色 。 良好的空间环境、天生的文化基因、可延伸的内容资源 , 不得不说 , 书店和剧本杀很般配 。 原本就具有休闲空间的书店 , 只要有人、有剧本 , 就能跨界成为剧本杀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