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3时34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状态良好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基地“国家队”贡献了哪些“硬核力量”
快和航小天一起来看~
实现“太空握手”
搭建信息传输通道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二号飞船研制的中继终端、天线网络和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为航天员的安全返回保驾护航 。
文章图片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 , 搭建了信息传输的太空通道 。 地面与飞船和航天员的通信 , 地面测控信号的传输都需要通过中继终端搭建的“太空天路”来完成 。 当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的时候 , 安装在推进舱上的中继终端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二号飞船研制的天线网络是航天员与地面建立联系的重要信息通道 , 所有与地面建立联系的信号都必须通过天线网络进行分类、过滤和传输 。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天线网络要在飞船着陆后 , 通过开关选择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线 。 天线网络负责为通信信号、测控信号、定位信号、搜救信号建立独立通道 , 保障传输的稳定和通畅 , 进而搭建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与地面信号传输的重要通道和桥梁 , 有效确保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顺利“回家” 。
文章图片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 , 地面测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地面测控站通过计算飞船返回控制参数 , 控制飞船顺利返回 。 为了进一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 提升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 , 飞船系统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的救生方案 。 也就是说 , 一旦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 , 飞船将启动自主应急返回系统 。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作为航天员的“太空APP” , 可以进行轨道预报 , 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 , 寻找落点的优选方案 , 实现飞船在地面测控通信网之外自主应急返回 。 自主应急返回系统的应用 , 如同提供了应急的生命通道 , 进一步提升了飞船及航天员自身的安全性 。
推荐阅读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预定|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
- 吴佳栋|刚刚,发射成功!
- 宇航|长征火箭48发全部成功!2021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收官
- 业绩|用Mac业绩说话!苹果摆脱英特尔,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