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图8: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候天文学家计算的轨道 , 图片来源:Wikipedia
要了解这个规律 , 光靠我们一代人的观测显然是不够的 , 毕竟我们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 , 最多也只能看到两次哈雷彗星的回归罢了 。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 关于彗星的记载异常丰富 , 1911年以前的彗星记录不少于2583次 , 总条目万余条 , 其中有些记录还对彗星的位置、方向、形态、日期等进行了周全的描述 。
本文图片
图9:《宋史·天文志》中关于1066年哈雷彗星的记载堪称最长彗星记录
上个世纪中期以来 , 张钰哲先生、江涛先生 , 以及美国学者J.L. Brady等人 , 先后利用中国的哈雷彗星记录验算了它的轨道 , 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哈雷彗星的运行规律奠定了基础 。
05
武王伐纣时候看到的是哈雷彗星吗?
张钰哲先生的研究还产生了一个副产品:他在演算了哈雷彗星的回归记录之后 , 于1986年发表文章提出 , 《淮南子·兵略训》上所记载的“武王伐纣 , 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 时有彗星 , 柄在东方 , 可以扫西人也” , 有可能指的是哈雷彗星的一次回归 , 从而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1057年 。
这个结论一出 , 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 尤其是历史学界对于利用天文方法来解决历史年代学问题 , 都感到十分惊喜 , 如今我们将这类研究称作天文历史年代学 。
只可惜 , 张钰哲先生的推断中 , 有“如果”二字 , 是被人们所忽略的 。 也就是说 , 也很有可能在武王伐纣时候所见的彗星并非哈雷彗星 。 直到1999年 , 卢仙文先生等人通过对各种周期性彗星进行分析后认为 , 单纯通过哈雷彗星来推断武王伐纣的年代并不现实 。 天文历史年代学的道路 , 仍然任重而道远 。
06
“扫把星”回来了!
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在1985年 。 如果说1910年天文学家的观测手段还极其有限的话 , 那么到了1985年 , 情况简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观 。 毕竟 , 在哈雷彗星转了一圈的这半个多世纪中 , 科学技术也已日新月异 , 射电天文学、太空探索、电子计算机等技术 , 都在这期间应运而生 。
因此 , 为了这次哈雷彗星的回归 , 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摩拳擦掌 , 做好了一切准备 。 国际天文联合会专门成立了“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 , 美国帕洛玛天文台的5.1米光学望远镜早在1982年就远远地捕捉到了哈雷彗星回归的迹象 , 欧洲空间局发射的乔托号飞船近距离飞抵哈雷彗星的彗核并收集尘埃……IHW下设的七个研究组 , 以及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们闻风而动 。 可以说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全方位研究这位“老朋友”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