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 , 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一派萧条中 , 日本政府也依然不吝啬于科研投入 。 从2005年到2015年 , 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 , 居发达国家首位 , 而2016年美国为2.8% 。 日本比美国的投入比例还要高!此外 , 日本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日本核心技术专利数量世界第二;日本的专利授权率高达80% 。 我们陶醉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 , 千万不要忘了 , 日本人正在为未来一百年的科学发展布局 。 ”刘亚东表示 。
刘亚东表示 , 科学是技术的源泉 。 而在科学中 , 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泉 。 一般而言 , 科学发现比技术创新难得多 , 而技术创新又比开发应用难得多 。 科学研究的投入强度大、等待时间长 。
中国取得的科学成就乏善可陈
谈及中国 , 刘亚东表示 , “在当今中国 , 对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认知 , 远比攻克若干核心技术重要 。 就此而言 , 我们尤其不应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 。 但迄今为止 , 很多中国人 , 甚至包括一些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 , 都搞不清科学和技术的含义及其区别 。 ”
他说 , 汉语里“科技”这个简称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 。 它把中国人搞糊涂了 , 认为科学和技术差不多 , 没什么区别 。 比如 , “高科技”在中国是一个很热的词 。 虽然对“高科技”的概念似懂非懂 , 但很多人张口闭口都是这三个字 。 这种既不准确也不科学的中文表达 , 把全社会带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 他们不知道 , 科学只讲大小 , 不论高低;而技术只讲高低 , 不论大小 。
刘亚东认为 ,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高科技” , 其实就是高技术 , 与“科”字并不相干 。 比如我们常说的“高科技企业” , 其实是“高技术企业” 。 由概念不清导致的行为偏差 , 已经、正在并且将会严重阻碍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 它们的目标任务不同 , 途径方法不同 , 因而管理和考评手段也不同 。 用管理科学研究的办法管理技术开发 , 或者用管理技术开发的办法管理科学研究 , 都是行不通的 。
“科学的去功利化在中国注定是艰难的 , 同时也是紧迫的 。 我们总是说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 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准确地说 , 那是技术上的成就 , 而真正的科学成就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 甚至乏善可陈 。 ”刘亚东在演讲中表示 。
他表示 , 当前 , 中国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被卡了脖子 。 但这只是表象 , 问题的实质是我们的基础科学大幅落后于美西方 。 因此 , “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换卡|突然宣布:被迫停止运营!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识别|沈阳地铁重大变化!能摘口罩吗?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文章|美媒文章:古人类领域2021年六大新突破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