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砍掉 20% 刘海 苹果“挤牙膏”的背后是屏下3D视觉技术的苦与痛( 三 )
“屏幕从设计到开发再到实际运用,周期相对较长 。”吕方璐表示,在面板技术尚未取得开创性突破和大规模运用之前,要提高透光率,就要另辟蹊径 。
二是从器件模组入手 。
既然光在透过屏幕时发生损耗,那么可以在发射端增强光的能量,来抵消这部分能耗 。
就好比一个10瓦的灯泡,光的能量怎么也比不过100瓦的灯泡 。
但这个方法的症结在于,增强光的能量,就要加大功率,进而增加功耗 。
如何在增强光能量的同时,又不增加能耗,是这套方案的核心,也是技术难点 。
三是利用算法来做补偿 。
接收端在接收到光信息之后,会进行计算,就会用到算法 。
那么就可以优化算法来补偿因“透光率”带来的部分能量损耗 。
如果数据量够大,算法足够成熟,便可以降低对成像精度的要求 。
比如苹果的 Face ID,就利用了人脸数据做3D 算法模型优化 。 这个方法的缺陷也很明显:需要大量数据,并且算法在面对特定场景时也会出现偏差 。
这三种解法,虽然从不同方面来提高“透光率”,但其实是相互交叉的,比如做面板定制,要适应于器件模组,要与算法相结合;而相关算法虽然可以优化成像精度,却只能作为辅助 。
“要实现屏下结构光的量产,实际上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合作与进步 。”吕方璐表示 。
国产屏下结构光之殇
从刘海屏到打孔屏,缩小刘海以扩大屏幕的使用面积,最终达到全面屏,一直以来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
屏下3D 结构光被视为最佳解决方案,虽然有一个“透光率”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方法总比问题多,上述三种解法实际上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难点 。
然而国内厂商要发展屏下结构光,还要面临技术之外的一道大坎:专利 。
3D 结构光需要激光发射器发射数万个激光散斑,这对激光器本身的性能和功耗的要求很高,目前基本上采用的 VCSEL 激光发射器;另外,光线还要通过衍生光学器件(DOE)进行“衍射”,将光线进行“切分”,以实现投射激光散斑的功能 。
遗憾的是,这两大元器件,VCSEL 激光器和衍射光学元件(DOE)的制造,基本上为美国、英国及台湾地区的厂商垄断,国内目前仅有三安光电可进行 VCSEL 芯片的代工 。
苹果无疑是“VCSEL+DOE”3D 结构光方案的核心受益者,同时也掌握着该项技术的专利 。在专利保护愈加重视的背景下,这就给苹果以外的厂商留下了难题:如何做一套具备完全知识产权的方案?
光鉴科技对此的解法是:以边缘发射激光器(EEL)为光源,然后利用自研的波前调制器(WFP),通过在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场的调制,来实现投射激光散斑的功能 。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于本|豆瓣 App 安卓新版本 7.20.0 测试
- Samsung|三星预告1月11日发布Exynos 2200芯片组 RDNA 2 GPU加持
- 年轻人|呼叫全城玩家,魔都首发「表情包地铁」启程,2022蓝不倒!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