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的IPO市场,破发与大涨齐飞


|重燃的IPO市场,破发与大涨齐飞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王言可
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6月只剩下最后一天了 , 小伙伴别泄气 , 还有一个7月在等着我们!”一名投行律师在朋友圈写道 , 并晒出了九宫格的招股书 。
在经历了“五穷六绝”的市场静寂以后 , 许多港股、美股打新群又开始恢复了热闹 , 纷纷开始晒中签截图 。 “奈雪的茶我中了一手 , 开心!”作为多年港股股民 , 王琴(化名)的一个直观感受是 , 港股市场似乎开始变好了 , 抽新股的动力也更大了 。
根据商业数据派统计 , 截至6月30日 , 在香港交易所网站披露的 , 已通过聆讯、但还没有挂牌上市的拟上市企业共有27家 , 7月香港市场将迎来新一轮上市潮 。 同时 , 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也不少 。
6月28日 , 香港迎来了今年首个黑雨 , 导致股市暂停半天 , 但在当天 , 还有两家企业原本要在港交所计划举行上市敲钟仪式 , 尽管上市仪式因为黑雨取消 , 但丝毫没有减退企业的上市热情 , 毕竟 , 一家企业从创业之初 , 一步步走到上市 , 每一步都不容易 。
但上市路上的艰辛 , 原本可以化作欢乐的泪水 , 却都被市场的频频破发打破 。 王琴很快就丧了气 , 前一天还因为中签奈雪的茶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庆祝 , 一天后就开始因其上市首日下挫13.5%而心疼不已 。
而就在同一天晚上 , 叮咚买菜却一扫首日上市的阴霾 , 大涨58.67% 。
一边是破发、一边是大涨 , 散户的心也跟着密集的IPO坐上股价“过山车” 。
重燃的IPO市场
根据毕马威最新发布的报告 , 2021年上半年 , 全球IPO市场仍然较为活跃 , IPO数量为1047家 , 同比增长134% , 募集资金总额达2100亿美元 , 较去年同比大幅增长196% , 上市宗数也大幅增长1.34倍至1047宗 。
毕马威称 , 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的集资总额创下历史新高 , 高达260亿美元 。 另外 , 毕马威预计 , 今年全年香港IPO集资额将不少于4000亿元 , 意味着下半年将延续上半年IPO的趋势 。 德勤称 , 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香港的流动性产生正面作用 , 新经济企业的IPO、第二上市以及分拆上市将会成为2021年下半年香港市场的亮点 。
目前港股市场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 今年上半年 , 共有6家规模较大的科技和物流公司在香港上市 , 这6家的集资额已经达到1396亿元 , 占整体香港集资总额的65% 。
市场火热和赚不赚得到钱是两回事 , 而看最近一级市场的Pre-IPO投资就能看出端倪 。 从事FA(财务顾问)业务的Alice(化名)最近有点头疼 , 由于最近上市项目很多 , 很多投资者想参与项目的Pre-IPO轮投资 , 但是目前很多公司到Pre-IPO轮的估值已经很贵 , 让她觉得二级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 , 而精明的买家卖家似乎都开始不肯让步 。
以字节跳动的市场为例 , “每天都有人在放各种买卖字节跳动的消息 , 但是没有一单能成交” , Alice说 , 一般来说 , FA业务是问卖家收取中介费 , 但这一次字节跳动的卖家极少 , 但买家需求非常旺盛 , 导致整个Pre-IPO市场充斥着各种交易假消息 。
真正阻止字节跳动的老股成交的 , 除了卖家极少 , 还有一个真正原因是估值太高 , 在几个月以前 , 字节跳动的估值只有2500亿美元 , 但过了两个月时间 , 字节跳动的估值就翻倍涨到了接近5000亿美元 , 这样的上涨速度 , 波动甚至比二级市场还要大 , 但是买家仍然是络绎不绝 , 不停地有人在询价 。
以目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来看 , 腾讯市值5.6万亿港元 , 相当于7184亿美元 , 阿里巴巴市值4.77万亿港元 , 相当于6117亿美元 , 但如果字节跳动目前估值是5000亿美元 , 上市后估值很可能会突破7000亿美元 。 按此计算 , 意味着如果上市 , 也最多赚40% , 如果加上管理费和后端的费用 , 实际上基金可以赚取的空间不大 。
而且 , 像这种Pre-IPO轮投资实际上是有锁定期的 , 一旦公司递表 , 除了递表到上市的时间 , 上市后半年都会属于禁售期 , 很难再卖出去 , 这样的投资流动性会比二级市场差很远 , 有时候锁定期甚至会需要1-2年 。
Alice透露 , 目前有一些东南亚基金专门投资Pre-IPO轮 , 第一可以取得很好的track record(业绩记录) , 第二上市以后 , 对于基金本身形象有很大帮助 , 上市后也方便基金的下一轮募资 。
频繁破发 , 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
除了字节跳动 , 还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滴滴在美上市也引发了很多基金经理的关注 。 一名全球顶级外资基金经理告诉《商业数据派》 , 滴滴一开始在路演的时候 , 信心显得不足 , 当时基金经理可能给500亿美元的估值都不到 。
但是后来滴滴跟高盛一起路演的时候 , 估值瞬间被捧到了1000亿美元 , 而做FA业务的Alice在滴滴递表前几天也收到了一批滴滴老股转让的需求 , 有老股东要以570亿美元的估值卖掉手里的老股 , 很明显是为了套现 。
滴滴最终将IPO定价在14美元 , 意味着市值在670亿美元 , 最多募资将超过40亿美元 , 堪称“吸金利器” 。
不过 , 二级市场的风云变幻莫测 , 也不是每家上市的公司都能够一帆风顺 。
首日破发是悬在很多新股头上的一把刀 , 除了奈雪的茶的破发 , 每日优鲜的破发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 被市场称为“极致割韭菜大法” , 每日优鲜在6月25日登陆纳斯达克时 , 开盘价10.65美元 , 截至美股当日收盘 , 每日优鲜下跌25.69% , 收报9.66美元 , 截至发稿 , 每日优鲜的股价还在不断下挫 , 已经跌到了8.41美元 , 较发行价已经下跌35% 。
除了破发的不确定性 , 半年禁售期似乎是更多机构投资者关心的 。 根据《商业数据派》统计 , 今年挂牌的47支港股股票中 , 首日跌破发行价的股票就有20支 , 而上市以来累积表现跌破发行价的有30支 , 占比达到64% , 很多基金经理不愿意参与新股发行 , 主要原因就是香港市场半新股表现太差了 。
Alice告诉《商业数据派》 , 很多投资者原本以为投资Pre-IPO轮基本无风险 , 以为上市了就万事大吉 , 但事实却是 , 只要有半年的锁定期就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 , 比如说六个月解禁期结束以后 , 机构扎堆集中套现 , 导致股价抛售出现踩踏事件等 。
而早前SOUL暂停上市 , 有市场人士也认为这是资本市场不愿意买单的结果 , 很多外资基金经理甚至连路演也不想参加了 。
实际上 , 今年新股市场频现破发 , 主要原因是受到了股市整体波动太大的影响 , 截至6月30日收盘 , 恒生指数报28827.94点 , 上半年涨5.86% , 恒生科技指数报8155.37点 , 上半年跌3.21% 。
【|重燃的IPO市场,破发与大涨齐飞】从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来看 , 今年上半年成长股的表现非常差强人意 , 但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主力军却分布在TMT、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消费品市场等 , 占美国、香港和A股IPO市场集资总额70%以上 。
另一方面 , 由于Pre-IPO轮投资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 不断推高准上市公司的估值 , 让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估值出现了倒挂 , 加上整体市场的对于成长股的不认可 , 很多基金在上半年都对这些上市主力军不看好 , 让今年上半年新股频繁出现破发 。
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称 ,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实在是太波动了 , 加上各行业也不景气 , 所以该机构既不参与打新 , 也不参与个股投资 , 甚至开始买起了固收类产品 , 原因是安心 。
与之对比非常强烈的是 , 在去年下半年港股火热的时候 , 很多香港的VC、天使投资人都开始打新 , 一名天使投资人甚至戏称自己已经不做天使投资人 , 变成了短线的“devil investor”(魔鬼投资人) ,
但以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来看 , 由于机构仍旧占据了主力 , 非专业投资者可能可以赚一时快钱 , 那些凭运气赚来的钱 , 很快又会凭实力把这些钱亏回去 。

|重燃的IPO市场,破发与大涨齐飞
文章图片
图2/2

去年港股市场乱象丛生 , 有很多人转型做想做一级市场 , 但绕一圈下来发现 , 还是上市的、相对成熟的股票让人看得懂 。 一名资深外资投行分析师告诉《商业数据派》 , 一级市场单个项目透明度不高 , 但风险却极其高 , 如果不是说眼光特别准 , 还不如在二级市场里通过深度调研来赚钱 。
但不管怎么样 , 未来的市场还是会属于专业投资者 , 只有潮水退了 , 才知道谁在裸泳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