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7月14日的一份新研究显示 , 科学家们用大脑植入体帮助一位瘫痪超过15年的失语男子恢复了“说话”能力 。 尽管目前只有这一个病例 , 但科学家们希望 , 这种神经假体未来能帮助更多的瘫痪患者实现交流 。
据报道 , 这名男子在20岁时因中风导致瘫痪并失语 , 只有头、脖子和四肢能进行极为有限的活动 , 但其大脑的认知功能完好无损 。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研究团队将一系列电极片植入其大脑控制语言的区域 , 再通过电脑算法将其大脑活动“翻译”成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文字 。
文章图片
↑植入大脑语言区上的电极和连接到电脑上的头部设备 。 图据CNN
UCSF的视频中显示 , 这名男子在使用这一设备的时候 , 被问到“你今天怎么样?” , 数秒后电脑上就能出现回答的文字“我很好” 。
据研究介绍 , 他们目前能检测到患者98%的说话尝试 , 通过捕获大脑皮层的信号 , 以平均每分钟15.2个单词的中位速度对其大脑活动进行实时解码 , 其语言的中位误差率为25.6% 。 目前 , 团队已经由此制作出了一个有50个单词的词汇库 , 能被扩展成完整的句子 , 如“不 , 我不渴 。 ”
带领这个研究团队的神经外科医生爱德华·张博士指出:“据我们所知 , 这是第一个成功将瘫痪失语者的大脑活动直接解码成语言的例子 。 这说明通过介入大脑的天然语言机制来恢复交流很有前景 。 ”张博士指出 , 这次试验只是个开始 , 这名患者只是试验里的第一个参与者 , 而他们也才做了第一个系列的试验 。
文章图片
↑爱德华·张博士在做脑部手术 。 图据CNN
张博士补充说 , 接下来 , 团队需要在硬件方面做出能更多更快地记录大脑信息、具有更高数据清晰度的系统;在算法方面 , 需要能翻译大脑更为复杂的信号的系统 , 而且是翻译成口语、能听见的语音;还需要确保这名患者身上看到的效果能在更广泛的患者群身上应用 。 而他们当前最优先的任务还是扩充词汇库 , 最终使其能涵盖某一语种的所有词汇 。
此前 , 其他研究团队也曾试过让瘫痪患者讲话 。 2017年 ,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一个团队曾用一个带脑电波传感器的头戴式设备 , 帮助因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而瘫痪的患者传输一些简单的思想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林容
编辑 张寻
【团队|瘫痪失语15年 男子重新“说话”】(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团队|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
- 团队|生物技术成茶产业提质“金钥匙”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团队|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
- IT|大疆车载业务团队快速扩张 成员已近千人
- 团队|第二届北京移动5G应用创新大赛“科技含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