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公司接连宣布取消“大小周” 有人欢喜有人愁
对于周末加班这件事,互联网公司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7月以来,多家互联网公司接连宣布取消“大小周” 。近日,美团旗下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发布内部通知:取消大小周,本周起立即执行 。
此前的6月17日,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字节跳动公司的OpenDay上宣布,经过调研,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 。评论同样分为两极:支持者认为,周末应该回归家庭、享受生活;反对者认为,收入大幅度缩水,工作量却很可能不变 。
7月9日,字节跳动宣布将于2021年8月1日起取消隔周周日工作的安排 。8月开始有需求的团队和个人,可以通过系统提交加班申请 。
文章图片
“公司取消大小周以后,算下来,我每年还是有不少损失 。”一名前年入职字节跳动的产品岗员工李丽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自己当初愿意参加面试,正是看中了职位描述里列出的第一条“大小周,2倍加班费,福利多多” 。
张颂是某互联网公司事业部的一名普通职员 。他在收到通知后担心的是,公司减少的不是任务量和工作时长,只是加班费而已 。
多名法律界人士提醒,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超长加班存在严格限制,最主要的就是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每工作日不超过3小时 。如果突破了时长,劳动者应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 。如果公司要求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或者不按照规定标准支付,同样涉嫌违法 。
文章图片
“大小周”背后的多重因素
早在毕业前,李丽就对互联网公司盛行的“大小周”有所耳闻 。所谓“大小周”,即单休和双休间隔循环 。
当李丽签下入职合同时,她的情绪是复杂的:一方面,她意识到需要把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牺牲自己的业余爱好甚至生活;另一方面,为了在大城市扎稳脚跟,她需要这份可观薪资提供的安全感 。
不过,李丽注意到,“大小周”的工作制没有写在她所签的合同里,只是和HR的口头约定 。
“从法律上来讲,大小周制度并不一定违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阎天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根据《劳动法》,企业只需要保证劳动者每周有一次连续24小时以上的休息 。至于人们熟悉的双休日,只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强制执行,法律并不要求企业一定这么做 。
阎天表示,实行大小周制度的互联网企业,在小周相当于安排职工在休息日加班一天 。按照劳动法,企业有两项义务:第一,应该支付双倍或以上工资;第二,每月总加班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包括平时和周末 。
阎天表示,目前国家正在酝酿制定《劳动基准法》,工时问题有望得到全面规范 。
从“强制加班”到“自愿加班”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娄宇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分析,互联网企业旨在通过调整工作时间,达到优化工作流程、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
从结果来看,调整工作时间让员工受益了吗?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员工对于单位不给予相应补偿的加班要求表现反感,但对于能获得相应报酬的岗位、无论加班时间多长,都表现出赞赏的态度 。
娄宇表示,减少加班可以减少支付加班费,控制人力资本支出 。我国互联网企业已经走过了快速扩张阶段,营收状况没有创建初期那样理想,同时薪酬分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股权收入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势必会减少劳动收入的比例 。
而快手公司的运营岗员工晓雯则告诉采访人员,她的体验是欣喜的 。从今年1月开始试运行,到7月快手公司宣布决定取消,这半年她摆脱了周末到岗公司一天的硬性要求 。是否加班的选择权,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
“从强制加班到自愿加班,我们的主动权更大了 。虽然任务量没有变,但我可以尽快把手头上的事做完,这样就能争取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晓雯说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相比加班,提升劳动效率更重要 。否则,在劳动效率没有提高的前提下,同样的工作量会导致变相的加班,不仅达不到上述目标,还会引起新的负面效果 。
他建议,企业应该重视通过培训、激励和提升员工技能,以提高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 。同时,鼓励参与式管理,让员工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劳动用工和各项管理工作 。从员工的多层次需求方面加强服务,针对不同类别员工的不同需求,在服务中为员工创造价值 。只有塑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发展赋能,才能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阎天强调,从法律角度,无论双方自愿与否,超长加班都违反了劳动法律 。我国是个劳动生产率还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主要靠拼投入,这决定了加班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加班可以,超长加班会带来过劳问题,损害劳动力的再生产,还会减少闲暇,降低消费,不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
【视点·观察|互联网公司接连宣布取消“大小周” 有人欢喜有人愁】“可以确定的是,劳动法保障的应当是公共利益,而非单纯的劳方还是资方的利益 。过度加班损害的不仅是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将人只定位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忽略了其他身份,比如家庭中的父母子女 。人,应当在多重身份中获得全面发展 。”娄宇说 。(应受访者要求,张颂、李丽、晓雯系化名)文/马晨晨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