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5G将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500个 , 成为工业互联网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
5G肩负着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任 , 工业被视为最能体现5G高速率、低时延等特性的行业领域 , 一直是5G建设运营主体的“前沿阵地” 。
在2021年世界5G大会即将召开之际 , “智眼看5G”栏目特邀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接受专访 , 畅谈5G赋能垂直行业的前景与挑战 , 以及高校在5G创新发展中应扮演多重角色 。
为垂直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
“目前 , 我们已经看到5G在工业制造、港口与矿山、交通运输、电力、医疗、社交内容服务等诸多领域 , 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谈到当前5G的应用场景 , 曾勇如此评价 。
他举例 , 如5G的增强移动宽带能力 , 能提供比4G LTE网络更强大的接入容量与传输能力;从5G最早实现4K/8K高清视频直播 , 到华为的5G智能矿山 , 5G能更好地支撑垂直行业对边缘算力与云处理的需求 。
作为驱动未来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因素之一 , 接下来5G又该如何“发车”?
曾勇认为 , 未来5G在智能网联车、电力能源与安全生产、智能工业物联网等多个方向 , 将通过和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 借助5G高可靠低时延和密集互联能力 , 为实现垂直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赋能 。
未来5G发展将面临三大挑战
然而 , 5G建设在国内外仍是一块正在勾勒线条的“白板” , 在摸索探试的过程中仍会给建设者带来一些挑战 。 曾勇认为 , 未来5G发展最大的挑战包含了商业模式、实施部署与技术共三个层面 。
在他看来 , 如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 , 继续发挥我国5G技术引领的优势 , 把真实的市场需求与我国5G网络部署、5G网络频率规划、多类型5G终端研发等需求紧密结合 , 走出适合我国特有的5G赋能垂直行业的新商业模式 , 是第一个挑战 。
“5G网络与服务不仅局限于人 , 其主角是垂直行业各产业链中的无人设施、机器人、远程操控设备等 。 ”曾勇指出 , 电信运营商如何因地制宜部署5G网络 , 突破传统管道服务的思路 , 按需求定制5G专网 , 即成为第二个挑战 。
他表示 , 如何依据共建共享原则 , 避免专网资源碎片化 , 统筹建设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5G服务与能力需求 , 需要新的网络运营与部署策略支撑 。
此外 , 从技术角度看 , 5G芯片是各类型5G终端的掣肘 。 曾勇认为 , 如何解决国内市场对5G芯片需求 , 是需要从基础数学问题解决、算法设计、集成电路实现等综合多方面能力一同应对的挑战 。
【曾勇|5G将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高校在5G创新发展中有重任
“5G若想取得大发展 , 需要产学研用等各方的协同合作 , 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高校在5G创新发展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 ”曾勇表示 。
自2013年起 , 电子科技大学就参与5G技术研发与标准活动 , 并与业界知名企业共建了世界第一个5G实验外场 。 在5G技术领域 , 电子科技大学与国内外设备制造企业 , 比如华为、中兴等 , 以5G技术与标准研发为目标 , 进行了较为成功的科研合作;电子科技大学也与包括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开展了5G网络技术研发 。
“瞄准‘十四五’规划目标 , 甚至2035规划目标 , 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在5G创新发展、6G新技术研发等方向上 , 要以育人为根本 , 以创新为目标 , 继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经济主战场 , 在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同时 , 更好地担负起育人、成才、创新的多重角色 。 ”曾勇说 。
在曾勇看来 , 5G的发展不仅需要向设备制造企业源源不断输送的高水平工程师 , 更需要具备精英领导力、综合管理能力、创新突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适应各行各业对5G , 及下一代智能—计算—数据—电信技术的更高要求 。
“从未来5G发展需求看 , 5G与AI、5G与大数据等都需要复合型高端人才 。 ”曾勇强调 , 特别是5G系统设计等与集成电路技术、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工艺、新型数值系统等多学科方向的交叉复合型高端人才 , 更是未来需求的重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