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无人车开进东京奥运会,丰田的「变」与「不变」
世事难料 ,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 , 东京奥运会为此延期一年 。然而 2021 年形势依旧严峻 , 日本民众对举办国际性公开赛事的抗拒情绪持续高涨 。出于对民意的考虑 , 即使是面对奥运会这一已经投入上亿美元的宣传高地 , 丰田也不得不做出了不在日本投放奥运广告、集团高管缺席开幕式的决定 。
但作为本届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中的唯一一家车企 , 丰田汽车的身影仍然以各种形式闪现在奥运会赛事的每个角落 。而其中最能引起新智驾关注的 , 莫过于丰田投放在奥运村内的自动驾驶车队 。
除此之外 , 丰田的新能源汽车甚至是智能机器人也无不在彰显着存在感 。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 , 这家将近百年历史的车企在坚守本业的同时还在拥抱全新的变化 。
奥运会中的自动驾驶汽车
据了解 , 本届奥运会的出行运输工具主要由丰田提供 。为此 , 丰田共计投放了约 3700 台移动产品和车辆 , 电动化产品占比约 90% 。
其中 , e-Palette 自动驾驶小巴主要为运动员和教练、球队经理等后勤人员 , 提供往返于赛事场地和住处的出行服务 。
据了解 , e-Palette 搭载了丰田最新版本的安全感知技术 , 可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高精度 3D 地图的帮助下 , 实现 L4 级的低速自动驾驶 。车内虽无专门的驾驶座 , 但出于安全原因 , 车内装有紧急制动刹车 , 且配有一位操作员以防出现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 。
e-Palette 由可充电离子电池组供电 , 每辆车的续航里程约为 90 英里 , 行驶速度最高可达 20 英里/小时 。
车内空间方面 , e-Palette 最多可搭载 20 位乘客 , 同时考虑到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 , 该车还可容纳 4 位坐轮椅的乘客以及 7 位站立的乘客 。
e-Palette 的设计同样考虑到了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问题 , 不仅设有大开口的滑动式车门、低矮的底盘 , 同时也搭载了电动坡道、精准的停车控制等装置 , 使得乘客 , 尤其是使用轮椅的乘客 , 能够快速、轻松地无障碍进出 。
据媒体报道 , 在 e-Palette 的开发过程中 , 丰田根据篮球运动员、轮椅使用者等有着不同身体条件的测试车手的反馈进行了一系列持续的改进 。
文章图片
而为了适应使用场景中的多样性 , 该车型的内部扶手和座椅高度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进行调整 , 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
考虑到疫情的因素 , 车内还在频繁接触的位置使用了抗病毒涂层和薄膜 。
此外 , 丰田旗下的 LQ 纯电动自动驾驶汽车也被编入了火炬传递的列队车辆和马拉松比赛的先导车队伍中 。
文章图片
丰田 LQ 实际上是以 Concept-i 为基础打造而成 。
Concept-i 首次亮相于 2017 年 CES 展会 , 拥有着科幻、前卫的外观 , 搭载了丰田的 Yui 人工智能系统 , 主打人机交互的"情感对话" , 可对驾驶员的行为和情绪进行监测和识别 。
文章图片
据称 , 按照 SAE 的标准 , Concept-i 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
自动驾驶之外 , 丰田在此次奥运会中投入的新能源车型同样令人瞩目 。
据了解 , 丰田还部署了 200 辆大小和形状与 e-Palette 类似、但侧面开放无车门的无障碍人员移动器 , 名为 Toyota APM(Accessible People Mover) 。
APM 可搭载包括驾驶员在内的共 6 位乘客 。如果将第二排座椅折叠起来 , 它还可以容纳需要使用轮椅的乘客 。
文章图片
APM 由锂离子电池供电 , 一次充电可行驶 62 英里 , 最大时速约为 12 英里/小时 。
【视点·观察|无人车开进东京奥运会,丰田的「变」与「不变」】电动化之外 , 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此次丰田投放的主力车型之一: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Mirai、 氢燃料电池巴士 Sora、 氢燃料电池叉车等 , 均被纳入赛事官方用车 , 为赛事全程提供支持 。
奥运会 , 丰田转型的关键节点
作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的主要赞助商之一 , 丰田与本届奥运会的深度绑定还要从 2015 年说起 。
当年 3 月 , 丰田与国际奥委会达成合作协议 , 成为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 。丰田为此支付了近 8.35 亿美元 , 并将为奥运会提供"汽车、交通服务和出行解决方案" 。
丰田的国际奥委会顶级赞助商身份 , 于 2016 年于日本境内开始生效 , 并在 2017 年扩展至全球范围 , 协议有效期至 2024 年 。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 , 奥运会是向世人展示其创新力、产品力 , 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宝贵时机 。
丰田集团总裁丰田章男曾对外表示 , 奥运会于丰田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 。这场体育盛会将帮助丰田更好地展示其在燃料电池、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实力 , 有助于丰田集团拓展市场 。
文章图片
一位丰田汽车发言人在接受日媒采访时则表示 ,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对于丰田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里程碑" 。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言 。
此后数年 , 丰田围绕环保零排放、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陆续展开布局 , 意图实现 "Mobility for All( 为所有人提供自由的移动出行服务)"的目标 。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智能化交通工具 , 大多为丰田在这期间的研发成果 。
- 2017 年 CES 展会上 , 丰田首发了名为 CONCEPT- i 的概念车;
- 一年后 , 同样是在 CES 展会上 , 丰田发布了搭载了电动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的 e-Palette Concept 车型;
- 到了 2019 年的东京车展 , 丰田的展台已将大部分的重心都放在了展示新能源概念车上;
丰田的传统车企转型之途 , 或许正是以与奥运会的一纸协议为关键节点 。
出行 , 不止于出行
事实上 , 2018 年初发布 e-Palette Concept 车型时 , 丰田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转型目标: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 。
故而 , 在研发交通出行工具的同时 , 丰田也在打造体系化的服务平台和管理系统 。
2016 年 , 丰田以丰田智能中心 TSC、 大数据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为基础 , 打造了一个名为 MSPF 的全球性移动出行服务平台 , 可为保险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提供信息服务 。
2020 年底 , 丰田正式推出了专门为 e-Palette 打造的运行管理系统 。
该运行管理系统作为 MSPF 的全新功能 , 由 Autonomous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AMMS) 及 e-Palette Task Assignment Platform(e-TAP) 构成 。
其中 , AMMS 主要负责根据实际的出行需求和运行情况 , 对车辆进行调度和安全管理 ;e-TAP 则通过导入可视化管理 , 实现一人同时监管多台车辆的高效运维管理 。
与此同时 , 丰田还在不断拓展出行服务的版图 。
除了对外投资美国的 Uber、 东南亚的 Grab、 中国的滴滴等出行平台 , 丰田还于 2018 年与软银联手组建了移动出行服务公司 Monet 。

文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 , Monet 并非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商 , 而是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出行服务提供商 。这被丰田称为 Autono-MaaS , 即自动驾驶和 Mobility-as-a-Service 的融合 。
据称 , Monet 可以通过软银数据收集分析平台 IoT Platform 与丰田汽车信息平台 MSPF 的结合 , 实现供需最优化 , 以此解决出行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创造新的价值 。
2019 年 6 月 , 日本汽车厂商如五十铃、铃木、斯巴鲁、大发、马自达、日野、本田等 , 都已确定对 Monet 进行股权投资和业务协同 。
将业务范围从汽车制造拓展至出行服务的转型思路 , 在汽车界其实并不少见 。但丰田的野心显然并不止于此 。
时间来到 2020 年 , 丰田充满雄心壮志地公布了一项名为 "Woven City" 的智能城市建设计划 。

文章图片
按照规划 , 这座"未来之城"将引入并验证新能源、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前沿技术 , 而支持居民生活的一切物品和服务也都将通过信息数据紧密相连 。
此外 , 官方宣传片亦显示 , 除了投放车队 , 丰田的计划还包括了为本届奥运会提供 DSR(delivery support robot)、HSR(human support robot)、T-HR3、T-TR1(communication support robot) 等多款机器人 , 以支持赛事运营和观众观赛 。
近日 , 丰田还在东京奥运会上展示了一台以樱木花道为原型设计的投篮机器人 。据称 , 此次亮相的机器人以连续 6 小时 35 分钟的时间、投中 2020 个球的成绩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
照此来看 , 丰田所涉猎的机器人制造领域似乎已经超出了移动出行服务的范畴 。
与中国或"上天"造飞行汽车、或"下地"运营 Robotaxi 的车企不同 , 这家诞生于有着丰富的机器人文化的国度的日本车企 , 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上 , 面对 Robotaxi 这一词语 , 其重点已然落在了 Robot 而非 taxi 上 。
在全球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 , 基于不同的土壤 , 自动驾驶产业似乎已在不同的国度长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 。
推荐阅读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