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蔚
近日 ,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 特别强调要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 , 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 , 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 。 尽管文件主要针对文艺评论工作 , 但开展算法治理的意见很有启示意义 。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 虽然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 , 但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 , “流量至上”的算法推荐已经悄然潜入我们身边 , 无论是使用哪个APP来浏览信息 , 总能发现会有很多之前浏览过的相关领域信息被频繁推送到眼前 , 仿佛APP能够读懂我们的内心一般 , 这实际上就是算法推荐的结果 。
算法推荐是一把双刃剑 , 一方面相当于给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智能助手 , 能够在信息过载的现状中 , 让我们更方便更精准获得所感兴趣的内容;但另一方面 , 算法推荐还难以对信息的质量、真伪等进行有效辨别 , 会导致大量重复、低质、无效的信息被推荐过来 , 其中还有虚假有害信息掺杂其中 , 让人避无可避 , 无形中给受众筑起信息壁垒 , 进而不断压缩受众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 , 导致信息载量的同化、窄化、极化 , 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 , 破坏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 。
算法推荐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看不见的“茧房” , 将受众紧紧包裹在其中 , 而这背后则是“流量至上”的资本操弄身影 。 如果信息传播完全由算法推荐控制 , 那么公众将丧失信息的选择权 , 任由设计好的程序和背后无形的手掌控 , 舆论的偏向将更为极端 , 信息的真实将难以把握 。 平台为了收割流量 , 将会用速食的、娱乐的、拼凑的信息塞满用户的碎片时间 , 拼命挑动和刺激公众情绪 , 把有限的注意力转移到无用的事物上去 , 加速社会偏见与价值观的异化 。
【流量|算法治理要纠正“流量至上”】我们既要看到算法推荐的好处 , 更要看清弊端 , 加快算法推荐综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 必须要抓紧优化算法推荐的机制体系 , 把人的主体性摆在最重要位置 , 把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作为推荐准则 , 倡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平衡统一 , 让算法推荐为我所用 , 而不是被其捆绑 。 在算法治理中 , 要凝聚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广大用户的合力 , 充分尊重社会规则和公众需求 , 在规则层面、技术层面、内容层面推动算法走向科学 , 赋予公众更多自主选择权 , 让算法应用更公平、更透明、更负责、更正义 , 使优质的信息内容能够脱颖而出 , 而不是把各类信息搅成一个泥潭 , 使算法能够真正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
- 治理|与沪同行,共造国际数字之都
- 福州市|福州用大数据守护
- 治理|大数据与智慧化如何真正赋能基层治理?
- 海豚计划|来真的!网易有道词典“海豚计划”百亿流量亿元现金全力扶持知识创作者
- 治理|回天城市大脑指挥调度中心试运行
- 素人|抖趣:低门槛、低成本、高流量的短视频现状怎么样?
- 流量|支付宝“生活号”喜提首页C位,能否带来新的私域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