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网络直播不能是“流量生意”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舟
近日 , 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跳水女子10米台冠军的全红婵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人物” 。 一夜之间 , 在全红婵的老家门口 , 突然出现了许多网络主播 , 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进行直播、带货、拍照 , 甚至还有人爬上全红婵家的墙头直播 。 显然 , 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注与围观 , 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 让全红婵的家人和当地村民不胜其扰 , 不得不在村口竖起“免入”招牌 。
其实 , 类似追热点、蹭流量的网络直播已不是新鲜事 。 这种“贴身直播”的方式 , 不过是网红主播们的又一次“惯例”操作 。 早些时候 , 网络主播蜂拥而至追捧“大衣哥”和“拉面哥”等 , 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展示给受众 , 制造了一场又一场的流量狂欢 。 更有甚者 , 此前河南发生洪涝灾害 , 有人居然将灾区当秀场 , 为了摆拍而占用救援队的救生艇 , 占用宝贵的救援资源 , 严重妨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
【受众|网络直播不能是“流量生意”】从本质上来说 , 网络直播是一种注意力经济 , 需要流量的加持 。 但是 , 倘若直播唯流量是从 , 只顾满足受众的窥私欲 , 收割流量和热度 , 而不顾质量、不负责任、不讲道德 , 其行为就很容易突破社会底线 , 侵犯个人隐私 , 挑战社会的公序良俗 , 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 。 有鉴于此 , 我们有必要给网络直播订立规矩和底线 , 才能从根本上终结网络直播恶意炒作的冲动 , 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 让它不再是一门“流量生意” 。
首先 , 错误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错误的价值观 。 “打卡式直播”乱象的背后 , 其实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在作祟 。 这样的主播 , 往往缺乏基本的道德指引 , 没有正常的价值判断 , 驱动他们的不过是为了利益最大化的投机 。 因此 , 一拥而上与轰然散去 , 往往只在一瞬间 。 当流量效应结束以后 , 平台和主播赚得盆满钵满 , 但那些被他们“围观”的对象 , 却很难回归过去的正常生活 。 其次 , 当公众的关注已经因“流量”而走偏时 , 平台和监管机构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罔顾社会利益 , 放任不良信息的传播 , 要主动作为 , 明确价值底线 , 对恶意直播的账号和内容 , 应减少推荐、处罚甚至封禁 。 再次 , 要让网络直播创新和竞争 , 始终位于正常的轨道内 。 如果说 , 现在的直播着重于“有意思”的内容 , 那么未来 , 应当更加注重“有意义” 。 如此这般 , 网络直播才能从“快餐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 , 才能真正解答人们心中自始至终存在的疑问:“成为网红之后 , 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需要强调的是 , 批评网络直播的乱象并非要把这个行业一棍子打死 , 而是要纠正它的错误和不理智 , 改变粗暴而简单的行业发展模式 , 让各方达成共识 , 共同努力促进网络直播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
推荐阅读
- 画室|互不见面共庆生!华卿画室里的生日会:“蛋糕、祝福啥都不能少!”
- 信息|折叠屏手机能不能作为打工人的主力机?看职场老司机的实操测评
- 辅助|地平线余凯:科学家变成创业者,最不能改的就是「求真」
- Google|用户发现Pixel 6 Pro传感器存在Bug 屏幕不能自动旋转
- 视点·观察|影视、网络直播行业何以成偷逃税重灾区
- CHINA|31省市最新返乡政策一览 卫健委重申:不能一刀切 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
- 直播|微软2022年推出“Windows星期三”网络直播
- 最新消息|薇娅偷逃税被查,网络直播税收秩序规范迎来新拐点
- 人物|俞敏洪回应业务转型:凭什么新东方不能做农业?
- 试验|汤洪波谈剥夺睡眠试验:无窗狭小房间内 3人持续工作72小时不能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