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不言
来源:奇偶派(ID:jioupai)
任何事物 , 终将消亡 。
随着互联网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产、销售、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 作为互联网的载体 , 电脑和手机也随之飞速发展 。
现今生活中 , 手机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步履蹒跚的老年人都会使用手机 , 而现在的年轻人们更是手机不离手 。
但世界上没有一项技术是长盛不衰的 。 对于科技产品来说 , 一直不断的更新换代 , 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那么 , 手机也会有一天被其他产品取代吗?
消失的热情
和往年一样 , 密集的手机发布会从炽热逐渐褪去的8月开始依次来袭 , 这对于热爱电子产品的人来说 , 不异于一场旷日持久的秋日盛会 。
前不久 , 小米MIX4携带着耗时三年、迭代三回、投入5亿、拿下60多项专利的“CUP全面屏”、独一无二的Unibody全陶瓷机身、“涡轮相机”等全新的技术亮相小米发布会 。
这一项项突破性的技术本应成为网友们争相讨论的话题 , 可网上关于小米发布会的讨论大多聚焦于雷军饱含热泪说出的一些金句 。
“三年登顶全球第一”、“当初不理智的选择 , 背后默默影响我的 , 其实就是四个字 , 情义无价”、“相信米粉 , 依靠米粉” 。
荣耀产品发布会也紧随其后 , 其中旗舰机型荣耀Magic3手机也成了此次发布会的关注点 。
6.78英寸的89度超曲面屏 , 120Hz高刷 , 超导六方晶石墨烯、iP68防尘防水以及全新的三大TurboX技术 , 也是骁龙平台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的智能手机 。 比对上一个版本 , 在软硬件上确实有着不少突破 。
然而 , 针对这款几乎容纳了荣耀多年技术积淀的旗舰机型 , 网友们的“审核”似乎变的比以往更加的严格了 。
有人直言不讳的称其是“外观东施效颦 , 价格替父从军” , 暗指这些技术上的创新对消费者来说乏善可陈 , 然而定价却是节节攀升 。
以往 , 每次发布会后办公室就会举行一场afterparty , 不管你是米粉还是果粉或者路人粉 , 大家总是滔滔不绝 。
不知何时 , 这种“空前的盛况”也慢慢的消失了 , 没有告别 , 大家仿佛也都很有默契的沉默不语 。
如今 , 发布会的热情似乎随着夏日的炎热慢慢消散 , 一场初秋的雨过后 , 渐渐泛起了一丝凉意 。
人们似乎变得不再关心手机了 。 又是什么让手机话题 , 从我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渐渐隐去?
我来到了位于公司附近的小米之家 , 与几位在店内闲逛的顾客聊了几句 。
文章图片
图1/2
图/小米之家 奇偶派拍摄
“发布会上雷总自己介绍说 , ‘对自拍要求高的不要买MIX4’ , 那这屏下摄像头以牺牲性能为代价 , 似乎有点矫枉过正了 。 旋涡相机技术也是其他品牌已经使用过的 , 还是有点缺乏创新的意思” , 从来不错过任何一场电子产品发布会的小波(化名)表示 , 他是看过发布会后便想来店里体验一下新机 。
“我不太关心发布会 , 除非自己想换手机 , 目前使用的手机是因为玩游戏性能跟不上了才换的 , 目前各类应用都还能胜任” , 和小波同行的小李说 。
“性能不太懂 , 就是觉得接近5000元的价格起步 , 这也太贵了吧 。 印象中小米一直都是以性价比著称 , 这么高的定价不如买华为或者苹果了” , 刘女士一边看着小米手机介绍牌一边摇着头和我们说 。
“没有打算换手机的想法 , 目前有家用和工作机两部手机 , 用的挺好的” , 正在试玩平板的曾先生说 。
大家对新手机的发布似乎还有着习惯性的关注 , 但对于换手机的想法却都不再强烈了 。
逐渐式微的手机行业
随着通讯技术从1G发展到5G , 手机也经历了从功能驱动到智能驱动的转变 。
在4G技术的带领下 , 手机逐渐由功能驱动向智能驱动发展 。 全球手机出货量也逐年攀升 , 到2017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一路下滑 。
手机出货量出现下降 , 同时款式以及数量都在同比减少 。 从2012年开始 , 我国智能手机新机型也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 , 从2012年3905款新机型下降到2020年仅上市462款新机型 。
文章图片
图3/2
图/奇偶派
智能手机作为现阶段手机的主要产品 , 其上市机型整体也呈下降的态势 , 2020年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363款 , 占比78.57% 。
曾经各种品牌百舸争流的情景也成为历史 。
近年来 , 智能手机行业集中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 2015-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CR5(苹果、华为、VIVO、OPPO、小米)逐年上升 , 从2015年的59.7%增加至2020年的96.5% 。
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已逐渐成熟 , 行业集中程度高 。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的2018年中 , 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不仅体量缩水的幅度最大 , 还对整个智能手机供应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回顾2018年开始 , 在许多供应链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中基本都出现了毛利率下跌 。 而导致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 则是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缩减 , 终端客户遭遇销量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
此时供应链企业为维持稳定的销售额 , 即使是一些一线厂商也不得不通过让利的方式获取订单 。
于是乎 , 2018年下半年产业链大批上市公司陷入高比例股权质押造成的困境 。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20日 , 曾经的“果链”龙头信维通信 , 发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 , 同比下降47.5% 。
除信维通信外 , 近期多家果链公司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业绩暴雷 。
从全球手机出货量的下跌 , 产业链公司的业绩下滑 , 苹果的服务业转型 , 到小米多业态裂变发展 。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标志着 , 智能手机相对于传统手机的替代期基本结束 , 以使用者占比推进的市场增量消失 。
或者说 , 智能手机的创新空间 , 与市场空间 , 已经双重封顶 , 行业开始进入存量市场 。
需求与技术的变迁
市场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 这种变化或来自于需求的影响 , 或来自于技术的变化 。
是人们对手机的需求已不再高涨 , 还是技术的创新无法驱动消费者的换机欲望 , 还是两者都已发生了改变?是什么导致了看似衰退的产业现状?
荣耀方面在介绍Magic3系列时曾表示到 , 冲击高端市场的底气来源于荣耀“双轮驱动”的极致产品主义观:一面基于深刻的消费者洞察 , 一面是能够引领需求的技术创新 , 把硬核的科技力转化成消费者最需要和最期盼的产品力 。
即每一项技术创新的推出 , 并非是厂商视角“一厢情愿”的堆料和改革 , 而是从用户需求出发 , 带来真正有需求、有市场的功能创新 。
然而 , 事实真就如此吗?
智能手机在2010年以后实现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 核心驱动因素是凭借技术的升级和功能的不断创新创造出新的需求以拉动销量 。
但如今 , 手机的发展似乎已经进入了瓶颈期 。
相比手机 , 平板屏幕更大 , 同样拥有通话的功能 , 续航能力也更强 , 平板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做得比手机好 , 但仅仅因为大尺寸不方便携带 , 所以它无法成为手机 。
小巧、便携这些成就手机的优点如今也成了限制手机发展的障碍 。 物理尺寸的限制决定了手机的性能已接近上限 。
近年来 , 手机性能的提升无非芯片升级、分辨率提升、摄像头数量的增加 。
主流的手机屏幕经历了从窄边框到刘海屏到水滴屏再到挖孔屏 , 而折叠屏和屏下摄像头更像是妥协的结果 。
最近发布的两款屏下摄像头手机以牺牲性能为代价 , 此消彼长 , 屏幕的使用感是否有提升还有待商榷 。 而折叠屏因为太重太厚 , 大的屏幕又要求更大的电池 , 但折叠屏做不了大的电池 , 目前来看还无法成为主流形态 。 因此 , 手机屏幕到现在已没有太多提升的空间了 。
手机芯片也从几年前的28nm发展到如今的3nm , 但芯片制程碍于物理原则的限制 , 不可能无尽小下去 。 因此 , 手机芯片也无太大提升空间 。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关注的手机摄像功能同样如此 , 要想提高拍照质量 , 就需要更大的光圈 , 更大的成像空间 。 然而 , 现在手机镜头的体积已经占了整个手机很大的一部分 , 已经严重挤压了电池和主板的空间 , 不可能无尽的大下去 。
如此看来 , 现阶段手机技术的创新 , 更像是厂商视角“一厢情愿”的堆料和改革 , 而非真正的用户需求 。
从用户角度来看 , 现在的手机性能越来越强 , 越来越耐用 , 很多手机用三四年也不是什么问题 。
如此的结果是 , 刚性换机的需求减少 。 如果是非刚性需求 , 那就看手机市场的创新能力了 。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如果仅限于参数的提升 , 那老手机还能用 , 体验差别也不是很明显 , 这些都难以频繁刺激起用户的换机需求 。
过去两年5G虽然推动了大家的换机需求 , 但是到目前为止 , 预备进行新一轮升级的5G不如预期 , 再加上根本没有出现一项必须在5G前提下能够真正驱动增长的技术 。 因此 , 换机需求并未出现大的增长 。
5G的潜力是无穷的 , 工业上已经有很多实际应用了 , 但对于目前的消费者来说 , 价值很低 。
同时 , 厂商在量上无法有实质性突破之后 , 想要保障整体利润 , 就必须提升单品价格 。
一面是一路走高的手机价格 , 一面是对消费者需求来说并无实质性提升的性能 , 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换机的需求 。
总的来说 , 中国整体的手机市场趋于成熟 , 技术发展瓶颈显现 。 智能手机普及进入末期 , 人均保有量高 , 市场需求以换机为主 , 手机市场进入存量市场 。
无新的现象级应用出现 , 性能满足使用需求 。 随着产品本身的质量提升 , 智能手机在性能、形态、软硬件配套建设方面日趋成熟 。
消费者可以得到比早些年在软硬件层面都更堪使用的设备和相对更完善的相关服务 , 三年前的手机可用性依然不低 。
因此 , 整体的产品生命周期拉长 。
同时 , 相对性能来说增长更快的价格 , 也让消费者在考虑性能需求的同时对价格变的更加敏感 。
这些都让消费者的换机需求下降 。 于是购买周期变长 , 速度放缓 , 最终导致大盘成萎缩之势 。
重走PC衰退之路?
纵观整个手机的发展过程 , 和PC的发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
PC的升级主要依靠提升核心计算能力来提高终端的数据运算、信息处理等任务的效率 。
PC过去20年的快速普及伴随着单价的下降 , PC的用途并没有显著变化 , 产品同质化严重 。
而自2010年进入存量替换阶段后 , 各厂商更是大力控制成本 , 凭借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价格来抢占市场份额 。
由于缺乏足够颠覆性的功能创新 , 用户的换机意愿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 根据英特尔的数据 , PC用户换机周期已由之前的4年延长至6年 , 进而导致近年来PC全球销量逐年下滑的趋势 。
但从平板设备的发展过程来看 , PC设备销量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 可能并不是因其缺少新技术和新亮点 。
类似的情况 , 也在平板设备市场上演 。
相比PC设备 , 平板设备要年轻不少 , 但其市场的高速增长之路没过几年就戛然而止 。 同样的 , 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设备仍在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 只是在市场销量上难回前些年的巅峰状态 。
不管PC还是平板设备 , 其销量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或许还是要归结于“这是一个智能手机当道的时代” 。
然而 , 曾经凭借技术的升级和功能的不断创新创造出新的需求以拉动销量的智能手机 , 如今似乎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
从性能上看 , 手机性能也如PC慢慢进入瓶颈状态 , 近两年性能提升在10-20% 。 而仅仅在3年前 , 不管安卓还是苹果性能提升都是肉眼可见 , 30-50%的提升是家常便饭 。
智能手机终端将遵循PC行业近年来的下滑趋势的吗?
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 很多场景下更是不得不使用智能手机 , 让我们已经变得离不开智能手机 。 而这也正是智能手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PC和平板设备市场的原因 。
5G时代的来临 , 手机行业再次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 同时 , 也让手机不得不面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危机 。
4G时代智能手机已经出现总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 , 5G碍于暂未在手机上出现现象级应用 , 虽让市场一度回暖 , 但依然没有改变下滑的趋势 。
不过 , 作为应用开发的基础 , 5G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想象空间 。
在可预见的未来 , 万物互联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 而手机作为入口 , 是打通其它智能设备的通道 。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态 。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手机厂商都有意愿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 这说明手机厂商未来可能全面发展 , 而作为万物互联入口的智能手机 , 未来可能仍将继续霸占我们的智能生活 。
如今诸如电话手表、VR眼镜等具备手机功能的终端产品相继问世 , 虽暂未对智能手机有实质性的影响 。 但随着技术不断的突破 , 产品功能的不断更新和进化 , 5G的应用场景逐渐被开发 , 个人终端产品的形态很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 。
彼时 , 电话手表、VR眼镜等这些更加便携、互动性更强、功能更丰富的终端产品或许会逐渐成为主流 。
如今还没有出现能够替代智能手机的设备 , 但并不意味着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
当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时候 , PC的地位曾经也看似无可撼动 ,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渗透 , PC的需求被大量取代 。
即使近年来PC产品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上 , 确有不少亮点可言 , 但最终无法改变步入衰退的现状 。
新的科技创新产品已经悄然出现 , 未来会不会出现空间投射屏手表等新的终端产品来蚕食智能手机市场 , 智能手机的未来是否会重蹈PC的覆辙?一切还犹未可知 。
写在最后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市场需求缩减:手机在消失吗?】当人们还沉浸在“一个智能手机当道的时代” , 新时代的暗潮已经在蠢蠢欲动 。
未来10年 , 或许淘汰的不只是手机这些科技产品 , 有些变化会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
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 发生多么巨大的变革 , 我们都应该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 将“新生”当作一种机会 , 相信科技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
生活在不断的变化 , 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 , 这都是人类创新的成果 。 科技发展让手机面临危机的同时 ,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智能手机的发展能否抓住机遇 , 从衰退的趋势中走出 , 重回往日的荣光 ,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Apple|苹果希望手机/平板设备能正面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
- 配置|小米12X上手体验:绝佳体验+绝佳手感!这才是小屏手机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