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李铁谈城市
要充分认识到市场在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意义 , 鼓励不同类型的中小城市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和探索 , 中国数字化应用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未来

文章图片
文/李铁
当下 ,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 数字化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 数据资源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
为占据先机 , 几乎所有城市都试图抓住新一轮新兴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 以实现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
但在现实中 , 很多人把目光集中于大城市 , 而没有意识到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在数字化浪潮中的重要意义 。
而中小城市在数字化上虽多有探索和实践 , 但往往忽视了市场的作用 , 从而造成低效和浪费 。
中小城市未来的数字化之路该怎么走?
【数字化|中小城市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李铁谈城市】厘清中小城市的概念
在展开话题之前 , 有必要把先搞清楚 , 什么是中小城市?
按照国际通行的概念 , 城市就是在一个空间范围内 , 人口密度达到了一定规模 , 各种非农产业要素组合在一起 , 并相应形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聚集 。
但中国的城市情况不太一样 , 严格意义上是行政区的概念 , 并不是一个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实体城市 。 在理解中国的城市时 , 更多应将其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方式 。
拿北京市来说 , 如果按照国际上的城市概念 , 其实指的是主城区 , 可与东京、伦敦等大城市类比 。 但如果按照中国的城市概念 , 北京市还包含所有市辖区以及农村地区 , 实际上是一个行政区域 , 其人口和面积自然也远非其他国家的城市可比 。 不单北京 , 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如此 。
按照实体空间城市也就是以主城区人口规模为标准 , 中国应该有多少个城市呢?算上现有的684个设市城市 , 主城区建成区人口10万以上的县城有139个 , 非县城所在地的特大镇190个 , 5万人口以上的县城448个 , 大镇684个 , 3万人口以上的县城和大镇2073个 。
如此算下去 , 中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00多个城市 。 另外 , 如果按照人口规模和距离城市主城区的远近 , 还可以认定几百个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市辖区作为城市 。 比如 , 距离主城区10公里以上的市辖区有400多个 , 再加上把一些远离城市主城区的工矿区也算做城市的话 , 那么中国的城市数量可以达到3000个以上 。
把范围放得再大一些 , 全国还有很多距离城市主城区较远的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等等 , 从国家级到省级 , 以及地市级 , 可能有上万个 。 其中的一些新区、园区已经与城市主城区连成一片 , 比如郑州的郑东新区 , 其实已经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其他诸如兰州新区、南沙新区、滨海新区等 , 与城市主城区距离较远 , 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主体 , 如果将它们在地理空间中重新标识 , 那么其实也都可以纳入城市范畴 , 则可以增加更多的城市 。
最终 , 如果以3万人作为标准 , 重新界定地理空间上的城市 , 粗略估算下来 , 中国的城市数量至少可以达到5000个 。
搞清楚中小城市空间实体的概念 , 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 因为以实体城市空间为基础的市场 , 比传统观念中的市场要大得多 。
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重要
城市的概念弄清楚后 , 再来谈一下中小城市转型的基础——互联网 。 中国14亿人口有10亿在使用互联网 , 这是互联网数字转型的基础 。 如果离开了这10亿用户的数据 , 根本无法去谈数字城市 。
另外数字城市也离不开那些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 。 微信的中国用户超过10亿 , 支付宝用户接近10亿 , 这些用户也都是数字城市的基础 。
之前有很多城市都建了网格化社区 , 有的城市的网格化社区有多达6000个 , 但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没有发挥作用 。 为什么?因为没有规模 。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 封闭、独立、小规模的数据作用不大 , 因为社区是开放的 , 只有当所有的数据都是流通开放的时候 , 才会正真发挥作用 。
比如 , 在北京 , 人人都要扫健康宝的二维码 , 这个二维码背后是通信公司的手机信令数据和互联网数据 , 如果没有数据规模 , 健康码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 所以 , 要进行城市的数字化转型 , 一定要去考虑数据规模的问题 。
另外 , 5G让数据流通的速度加快了 。 虽然现在5G只有3.2亿用户 , 如果未来达到10亿用户 , 那时候的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是不可估量的 。 就像十年前人们想不到现在有那么多移动互联网应用一样 , 未来数字领域一定会出现更多创新 , 可能会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等方面出现革命性的运用 。
但无论如何 , 我都要反复强调 , 所有数字运用的创新都需要基于规模化的数据 。 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应用 , 比如淘宝的用户、天猫用户 , 包括微信的用户已经打破了行政区的界限 , 也突破了不同规模城市的空间范围 。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都成立了大数据局 , 试图把各个部门的数据打通 , 但这些数据远远不够用 。 我们知道 , 只有以一定数量规模的大数据为基础 , 才能把一个城市的人口和产业的空间分布搞清楚 。 但这些数据在谁手里?在三大通信公司和大型互联网公司手里 。 它们由于自身业务范围的局限 , 还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规模化数据 。 而只是在政府需要的时候 , 可以给这些公司提出要求 , 需要通过数据分析解决一些应急的突发性事件和相应的公共服务问题 。
开辟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
未来城市化进程重要的载体是中小城市 。 虽然中国现在有几个城市达到千万人口 , 而且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是世界上最多的 。 但如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样 , 中国的城市实质是一个行政区 。 现在城市的中低收入人口 , 包括3亿左右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口 , 其中一大部分都在城市周边的小城市里和建制镇里 。 可以说 ,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 各类中小城市在城市群、都市圈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口和产业载体 。
值得注意的是 , 相对于大城市 , 中小实体城市进行数字转型的创新和实践要容易得多 。 只要市长同意 , 就可以开展各种模式的探索 。
转型之路怎么走
未来的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之路怎么走 , 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
首先 , 数字转型依靠的是什么样的数据?政府手中的统计数据是通过上报整合起来的 , 这些数据是分割的 , 存在一定的问题 , 使用起来也不是特别方便 。 而真正得到应用的 , 未来会产生无限变化的是市场化、规模化的数据 , 具体来说是手机信令数据和互联网数据 。
这同时引申出一个如何保存数据的问题 。 现在很多数据保存期最多半年 , 一般不超过两年 。 因为存储数量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 比如 , 三大通信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销毁数据 。 如果地方政府想进行数字化转型 , 就应该帮助这些拥有大量数据的企业把数据保存下来 。 因为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 ,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无数的未知用途 。
其次 , 数字转型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这要分得清楚 。 需要看到 ,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字创新都是来源于市场 , 来源于社会需求 。 就拿腾讯来说 , 并不是依靠政府的项目发展到今天 , 而是由于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应用而发展壮大的 。 因此在推动中小城市数字转型时 , 一定要充分依靠市场带来的规模化数据 。 而这些数据包含的每个消费主体 , 都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刺激创新的需求 。 可以肯定的是 , 技术变革的动力在市场 , 而不是在政府 。
但是 , 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与政府是对立的 , 政府完全可以与拥有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合作 , 在一个城市中实现数字化创新 。 在这方面 , 此次疫情防控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 例如支付宝和微信以及三大通信公司的防疫数据链的跟踪 。
再次 , 数据要转化为一种服务 。 而这种服务的功能是可以通过市场购买的 , 也就是说对政府的资源实现替代 。 由市场来提供这种服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不需要通过建立数据中心来管理并维持较大的运行成本 。 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拥有的经验是 , 政府通过PPP的方式购买自己所需要满足的公共服务就可以 , 而不是自己投资建设和自己管理 , 更多的是把需求的创新交给市场 。
第四 , 如何提高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效率?一些城市为了建设所谓数字城市 , 建了很多数据中心、信息中心 , 投入大量资金 , 但不少都成了摆设 , 最终导致资源浪费 。 那么 , 政府如何才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更多的服务?我认为 , 政府可以通过PPP方式向企业来购买数据 , 或者向企业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 , 并由对方来完成 , 以便实现数据化应用 。
这种做法对各方都有益 。 比如 , 企业可以拓宽数据利用的范围 。 有很多企业手里有很多数据 , 但不知道怎么用 , 如果政府提出需求 , 可以帮助企业发掘出数据的新价值 。 同时这些数据还可能被其他企业所利用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把数据真正地变成市场化应用过程 , 其实也是发挥数据公共服务功能的过程 。 另外 , 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 因为中小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 未来的规模之大 , 现在难以预估 。
第五 , 政府如何探索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模式?创新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 要考虑现实的需求 , 解决现实的问题 。 比如 , 现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 , 那么 , 是否可以用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的方式去解决?其实 , 很多应用往往是人们没有想到 , 或者想到了没有去做 。 但如果真正的想到了 , 再与企业合作去实现 , 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应用模式 , 这不但会对中小城市 , 甚至对整个中国的数字化转型 ,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六 , 即使放到国际市上 , 中国的市场化应用也具有极大的价值 。 我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时 , 就曾讲过网约车的故事、共享单车的故事 , 还讲过美团、饿了么的故事 , 更是为中国的无现金支付而感到自豪 。 这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折射出中国的经验和智慧 , 未来这些数据化的应用模式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 在中国中小城市的实践中所产生的经验和应用模式 , 将会对国际产生示范作用 。 通过规模化的数据在中小城市开展数字转型实践 , 并不断创造和创新中国经验 , 这会是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要成果 。
总之 , 要充分认识到市场在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意义 , 发挥开放的规模化数据蕴含的巨大潜力 , 鼓励不同类型的中小城市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和探索 , 中国的数字化应用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和未来 。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 ,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启动会上的发言整理 , 编缉:朱弢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山西|移动5G+智慧成果亮相山西数字化转型大会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数字化|商场数字化有本“生意经”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模拟|(图文+视频)C4D野教程:Windows11的壁纸动效是如何制作的?
- 帮信罪|带你了解什么是“帮信罪”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 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