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被裹挟的“自动驾驶”
文章图片
图1/14
来源:GeekCar极客汽车
作者:大眼 , 米其林
“自动驾驶”成了近期有争议的一个词 。
前几天 , 企业家林文钦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丧生 , 通告中写道他驾驶着蔚来 ES8 , “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 领航状态)后 , 发生交通事故” 。
“NOP 不是自动驾驶”
“是不是没按要求操作”
“是不是 NOP 出了故障”
……
一时间对于事故原因的争议四起 。
文章图片
图2/14
在交警部门给出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之前 , 我们很难隔空做出判断 , 但是事故给我们带来的争议和思考 , 已经超过了这件事本身的范畴 。
毕竟 ,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事故了 。 上周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调查声明 , 针对 2018 年以来发生的 11 起与特斯拉 Autopilot 相关的车祸事故 , 对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进行正式调查 。
这是怎么了?
令人迷惑的自动驾驶 or 辅助驾驶
在这起事故的新闻下边 , 我们能看到不同用户的留言:
“不是吧 , 真的有人相信自动驾驶?”
“这不是自动驾驶 , 是驾驶辅助……”
“ 厂家出了 NOP , 那就应该是安全的啊 , 肯定是操作有问题…..”
网友们隔着屏幕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 这些甚至有点互相矛盾的观点背后 , 正是自动驾驶现阶段的乱象 。
从无自动化的纯人工驾驶 , 到彻底摆脱驾驶员的完全自动化 , 最早的SAE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划分了 L0~L5 不同的阶段 。 L0~L2 阶段 , 只能算是“驾驶员辅助系统” , 在这个阶段车辆只是给驾驶员提供警告和短时间的辅助 , 驾驶员是操控汽车的责任主体;L3~L5 阶段 , 是“自动驾驶系统” , 车辆是控制主体 , 驾驶员变成了乘客 。
文章图片
图3/14
而夹在两者中间的 L3 , 就成了尴尬的存在: 部分功能由系统操控 , 部分功能需要驾驶员接管 。
什么时候车辆负责 , 什么时候用户来负责?
因此 , 车企们给自家产品起个“辅助驾驶”的名字 , 甚至发明了“L2+”“L2.5”的字眼来宣传 。 只要不到 L3 , “用户是汽车的责任主体”就是一柄免责的“尚方宝剑” 。
给自动驾驶划分等级的本质 , 是因为它在功能上有缺陷 , 无法一蹴而就 。
很多人将这次 NOP 事故原因归结为没有搭载激光雷达 。 因此 , 在识别前方道路的静止物体时有很大的缺陷 , 识别不到静止的工程车 , 把停在路旁的白色货车识别成蓝天……
文章图片
图4/14
但是搭载了激光雷达就解决问题了么?激光雷达对静止障碍物的识别精度 , 的确提高了汽车的感知能力 , 增加了安全冗余 。 不过看看更早就使用了激光雷达的商用场景 , Waymo 的测试车们头顶着巨大的激光雷达 , 进行了超过 1000 万公里的测试 , 依然出现过近 20 次事故 , 几十次车辆失控需要人为接管 。
文章图片
图5/14
当 AlphaGo 已经能在棋盘上对职业选手“大杀四方”的时候 , 在更复杂的道路上 , 汽车的智能化显然还应付不了 。
更先进的传感器、激光雷达、更先进的仿真系统 , 解决掉了 99%、99.9%场景下的障碍 , 但是当 1%、0.1%发生在用户身上的时候 , 造成的创伤就是 100% 。
文章图片
图6/14
因此 , 现阶段的汽车领域能看到不同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的选择:丰田、大众、通用这些老牌车企 , 并不愿意以“自动驾驶”为卖点 , 只提供几项 ADAS 功能;就算是相对激进的新造车们 , 也会在自家的“Pilot”功能界面 , 反复强调“只是驾驶辅助 , 无法实现自动驾驶”“驾驶时不能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使用时也要时刻关注路况”……
文章图片
图7/14
是谁让你信任“NOP”们?
在现实中 , 那些对辅助驾驶完全不信任的人 , 不会把它作为买车时的加分项 , 甚至很少使用相关的功能;而会因为类似 NOP 的功能而买车 , 频繁使用这个功能的人 , 正是那些相信它的人 。 这个功能伤害的 , 正是它的簇拥者 。
是谁让他们信任 NOP、FSD、NGP 这些辅助驾驶功能呢?
打开汽车的说明手册、或者在车内点击辅助驾驶功能界面 , 都有同样的情况说明 , 告诉用户“这不是自动驾驶 , 操作时双手必须时刻放在方向盘上” , 要遵守使用规则和使用的条件等等 。
文章图片
图8/14
不过选择信任 NOP 们的用户 , 接收到的可不只是这一种信息 。 在车外 , 在广告和新闻上 , 我们能看到铺天盖地关于辅助驾驶“标题党”式的宣传:
品牌店里 , 销售顾问热情的向客户演示着售价不菲的辅助驾驶功能 , 有意无意地将手脱离方向盘演示 , 动作和话术向消费者暗示着:我在高速公路上打开 NOP 功能 , 就可以稍微走个神 。
在新闻里 , 各地区的 Robotaxi 路段陆续开放 , 消费者能看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都开始试营业了 。 而背后看不到的是 , 每台 Robotaxi 都配备了安全员 , 高度智能化的背后依然是人来做安全的兜底 。
文章图片
图9/14
在视频网站上 , 某些品牌 L4 级的自动驾驶表现惊人 , 顺利的穿越复杂路段 , 躲避障碍;看不到的是 , 这辆车上搭载了可能比汽车本身都昂贵的先进传感器 , 在同一段路上经过了上百次的反复测试 。
文章图片
图10/14
车展上 , 某些车企直接打出了“L4级自动驾驶量产车”的口号……
文章图片
图11/14
一边是严谨的、全面的操作说明;一边是铺天盖地的“汽车足够智能”的宣传 。
当我们在指责用户有没有认真看说明书的同时 , 也想问一句: 他们是否收到了足够的安全提醒? 没有没被误导呢?
这让我想起来前几年的宜家“夺命抽屉柜事件” 。
文章图片
图12/14
2014 年宜家抽屉柜倒塌致儿童窒息死亡 , 第一起事故发生后 , 宜家在说明书中增加时安全警示 , 详细地提醒用户要将柜子与墙固定 , 可以说是尽到了企业的安全告知义务 , 就像ES8说明书中那句“NOP是辅助驾驶 , 不是自动驾驶”一样 。
然而 , 这并没有阻止悲剧的继续发生 , 后续两年里 , 又陆续发生了几起同样的事故 。 最终宜家不得不将抽屉柜召回 , 改造结构 , 强制加上后背的固定部件 , 才避免更多的危险发生 。
对于企业来说 , 说明书、操作界面的安全警示 , 是法律上的义务;但是当悲剧发生的时候 , 不论是一家企业还是整个行业 , 要做的不只是完成义务 , 不是用一句“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来推卸责任 , 而是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 去阻止尚未发生的危险到来 。
下一步的自动驾驶 , 该刹车么?
“机器进入人类社会和人类共生 , 是一定会造成事故的 , 讲难听点就是杀人 。 ”
这句“自动驾驶杀人论”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 也给当事人带来了点麻烦 , 但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这是句实话 。
自动驾驶 , 寄托着大家对更先进的智能化的期望 , 希望它能解放人类的双手双眼双脚 , 让那些不会开车、不能开车、懒得开车的人也能独立坐车出门 。 就算是现阶段“尚有缺陷”的辅助驾驶功能 , 也在无数场景中帮用户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
科技本身是无罪的 , 自动驾驶也好 , 辅助驾驶功能也好 , 它们本身都不是带着目的是去“杀人” 。
这个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 , 甚至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 , 推进人类社会进步 。 而想要推进这个技术 , 就必须得在一定程度上付出时间、对技术的研究、对法规的改进、甚至不得不提前”上路“ 。 因为技术“不上路” , 就很容易触碰到瓶颈 , 很难用纯仿真的方法接触到现实中的各种corner case 。
因此 , 也许情感上很难接受 , 但悲剧的事故 , 无法阻止汽车智能化的前进 。 也许一个月后我们就又能看到辅助驾驶技术突破的新闻 , 能看到以“pilot”功能为卖点的新车上市 。
文章图片
图13/14
(蔚来下一款车型ET7 , 卖点之一是搭载激光雷达的NAD自动驾驶功能)
当汽车的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 , 把车企、行业、甚至不少消费者都带得“上头”的时候 , 自动驾驶要做的不是“刹车” , 而是加上几把“安全锁” 。
在传统汽车领域有一条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 那就是安全 。
上世纪 70 年代 , 福特的“平托(pinto)”轿车由于油箱设计缺陷 , 在遭遇追尾事故时 , 可能会引发起火甚至爆炸 。 这起本来应该召回的缺陷 , 在福特内部却变成了一道数学题:召回要花大约 1.4 亿美金 , 福特预估这一缺陷可能会导致大约 180 人烧死、180 人烧伤 , 外加车辆损毁的费用 , 就算全赔 , 花费也不到 5000 万美金 。
后来的结果也知道 , 这件案例被揭露出来 , 福特不仅被美国法官处以重罚 , 也让公司名誉受到很大挑战 。
福特收到的重罚 , 不是因为具体发生了几起事故 , 而是因为它为社会造成了多大的潜在风险 。 汽车百年的工业史 , 就是建立在这些为尚未发生的危险而接受惩罚之上 。 这些惨痛的“教训” , 让传统车企在面对辅助驾驶、面对智能化时 , 更加谨慎 , 甚至有点保守 。
相比之下 , 汽车行业的新玩家们显然没领教过这种“代价” 。 在互联网思维的“赋能”下 , 汽车开始“提速”:
系统迭代更迅速 , 反正 OTA 让软件功能的不足可以后期弥补 。 运营和宣传更灵活 。 宣传语夸大了?那是消费者断章取义没看原文 。 新技术上车的速度也更快了 , 每一家都在抢着“首发”的名头……
文章图片
图14/14
然而汽车与互联网不同 , 与手机、电脑其他消费产品都不一样 , 它与生命息息相关 。 当某个 App 充满了 BUG , 开发者大可以推送一个升级包 , 甚至可以不要这个 App , 在应用商城上重新发布一个新的 App 。 但是当汽车出现 BUG , 后果可能不是一个升级包就能解决的 。
上个月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 (OTA) 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 , 要求采用 OTA 方式消除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 , 应按照条例 , 要像实体车召回一样 , 来备案履行责任 。 也就是说 , 想抢先让功能上车 , 把 BUG 交给 OTA 的念头 , 还是断了吧 。
最后
这件事 , 不仅让大家看到了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的乱象 , 甚至看到了智能汽车的乱象 。
在技术上 , 辅助驾驶功能们采用“边普惠 , 边研发”的打法 , 提前进入市场 , 来缩短研发的成本和时间 , 抢占市场;在宣传上 , 用限定范围的·限定使用条件的·带着障眼法的·定语们·包装出来的·“自动驾驶” , 提前获取用户的信任 。
技术研发的需求 , 迫使自动驾驶不得不以“辅助驾驶”“自动辅助驾驶”等一系列的中间形态提前面世;而企业也好 , 宣传也好 , 为了市场 , 刻意“低调”宣传了这项技术的不完善点 。 以至于自动驾驶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被裹挟着以完美的形态出现在大家面前 。 那份被隐藏起的不完美 , 却要由信任它、购买它、使用它的用户来买单 。
【新浪科技综合|被裹挟的“自动驾驶”】被华丽泡沫裹挟着的哪里是自动驾驶 , 分明是那些使用它的消费者啊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