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2021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将同比微增1.6%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网 。
在当下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 , 高端化正成为中国智能音箱企业的发展方向 。 7月底 , 华为推出了2699元起的小精灵学习智慧屏和2199元的新一代Sound X 。 8月10日 , 小米发布了新一代智能音箱小米Sound , 主打小巧外形和高音质 , 支持UWB一指连技术 , 以499元的售价定位为高端旗舰型 。
“低价”迅速引爆市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以语音为载体的智能设备作为智能家居入口成为可能 , 智能音箱进入大众视野 。 在发展初期 , 智能音箱并非刚性需求 , 以阿里、百度、小米、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为快速抢占智能音箱市场及其背后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 , 采取了最直接的价格战来圈用户 。
低单价有效地刺激了消费者的尝鲜欲和购买欲 。 2017年双11大促期间 , 99元的天猫精灵X1为市场带来了超100万台的销量 。 低单价对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增长的催化作用极其明显 , 整体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70万台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3664万台 , 普及率则从2017年的4%升至2019年的13% 。
低单价还迅速奠定了品牌格局 , 在对市场进行了价格战推平之后 ,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 ,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进入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三足鼎立”的时代 。
野蛮生长之后是低迷
随着品牌格局的确立和智能音箱产业链的成熟 , 主流厂商逐渐回归理性 , 开始告别补贴大战 , 至少在硬件上不赔钱 。 尽管低价产品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 但企业更多通过把控硬件综合成本的方式实现低价 。
从2020年开始 ,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在经历野蛮生长之后 , 迅速陷入低迷 , 当年销售3785万台 , 增速从122%下降到3% 。 2021年上半年 ,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1936万台 , 增幅为2.2% 。
洛图科技分析认为 , 智能音箱市场低迷的原因在于 , 除企业回归理性经营、尝鲜市场出现饱和之外 , 产品本身也逐渐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 。 一是低端智能音箱的使用体验不尽如人意 , 尤其体现在“智能”和“音箱”两个方面 , 而内容同质化、数据安全隐忧等也劝退了一波消费者 。 二是入口和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 不是同一品牌阵营的家居设备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智能手机、智慧屏以及智能中控新兴设备具有更强的替代作用;智能家居“去中心化”的概念开始流行 , 通过智能中枢在云端进行统一管理 , 成为另一种解决方案 。 三是智能音箱作为语音交互的单品硬件载体开始被认为不是必不可少 , 智能家电设备自带语音交互模块成为趋势 。
音和屏是高端化的两个方向
如今 , 智能音箱头部厂商的竞争策略开始从市场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 , 高端布局既能解决消费升级和差异化的需求痛点 , 也成为企业盈利的重要方式 。 2021年上半年 ,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售额为52.7亿元 , 同比增长30.2% , 远高于销售量2.2%的增速 。
在高端化的方向上 , 各厂商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 一个方向是围绕无屏音箱 , 通过提升音质实现升级 , 如与帝瓦雷合作的华为、对音质要求较高的苹果以及专业出身的哈曼卡顿等传统音箱品牌 , 还有刚刚发布新品的小米 。 另一个方向是围绕屏幕音箱 , 通过加大尺寸、拓展场景实现溢价 , 如百度和天猫精灵均推出了10英寸的大屏音箱;百度、天猫精灵和华为推出了专门针对教育市场定制的屏幕音箱 , 价格已突破千元 。
高端化布局已初见成效 。 根据洛图科技线上市场数据 , 2021年上半年 ,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600元以上价格段份额达到8.1% , 较去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1000元以上价格段份额达到2.4% , 较去年同期增长1.9个百分点 。 而200元以下价格段份额下降了7.4个百分点 。
【新浪科技综合|2021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将同比微增1.6%】在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需求待挖掘的背景下 , 今年智能音箱市场的规模增长不容乐观 。 洛图科技预测 , 2021年市场销量为3845万台 , 同比微增1.6%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产品结构向上升级的趋势将继续深化 , 400元以上的价格段份额或达到去年的2倍;600元以上的价格段份额或达到去年的5倍 , 市场份额逼近1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