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采访人员 宋雅婷 但唐文 实习采访人员 古单宇)8月20日报道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诞生;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即将量产;入选2021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虽然捷报不断而至 , 谢丹却并未觉得轻松 , 他感慨每一步都很艰难 , 但迎接挑战的过程很过瘾 。
文章图片
谢丹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基因组学与个性化医学中心博士后 。 作为成都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 , 仅用4年时间 , 谢丹与同伴们通过自主创新 , 便完成了国外近10年的研发过程 , 打破国外对单分子基因测序仪的垄断 。
而这 , 只是一个开始 。
正忙着测序仪量产等工作的谢丹 , 有一个明确而宏大的目标:“长期来说 , 我们希望通过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改善人类健康 ,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而短期内 , 我们希望齐碳的基因测序设备技术可以走在世界前列 , 占据制高点 , 让中国智造、成都智造能够站到国际竞争的舞台上 。
学成归来成都筑梦
2015年 , 在美国学习了近十年后 , 怀揣着对改善大众健康以及对基因组学数据应用潜力的预期和信念 , 谢丹回到了家乡成都 。
一年后 , 了解到成都在生物医疗和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优势后 , 谢丹与另外两位合伙人一拍即合 , 决定在成都创立一家公司 , 希望实现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自主研发 。
当时 , 全球懂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人不多 , 而他的两位合伙人中白净卫是其中之一 , 另一位合伙人胡庚则是电子电路方面的专家 。 三人珠联璧合 , 在成都开启了这段筑梦之旅 。
创业初期 , 团队的第一个办公室 , 是在一所高校的创业孵化器 , 最开始 , 团队花了大半年时间才跑通纳米孔测序原理 。
开局决定全局 。 克服了初期的人力、财力短缺后 , 在成都这片创业的热土上 , 齐碳科技成立的第一年 , 团队就成功拿出了第一台原理样机 。 “那时候虽然没什么名气 , 也没有拿到很多投资 , 但我们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 , 就是想要改善大众的健康 , 想要实现完全自主研发的测序技术 。 ”
随后 , 各路资本纷至沓来 , 2019年 , 齐碳科技获得了4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2020年 , 获得了超1亿元的A轮融资;2021年6月8日 , 齐碳科技完成了超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
解决“卡脖子”的难题
从量变到质变 , 对于创业者来说 , 需要的不仅是创新 , 更重要的还有坚持 。
谢丹告诉采访人员 , 纳米孔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测序技术 , 在临床和大健康领域 , 已经探索了多元应用场景 , 解决了许多问题 。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 , 来判断胎儿的健康;针对肿瘤病人 , 也可以通过基因测序 , 来实施个性化的靶向治疗等 。 ”
2020年 , 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攻克了无数的难题后 , 齐碳科技推出了国内首款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产品样机 , 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将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产品化的公司 。
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是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 , 技术门槛最高 , 研发难度最大 , 替代性非常低 , 所以它有很强的议价权 。 “基因测序行业的利润和话语权基本上都集中在上游 , 是真正‘卡脖子’的技术 。 而在此之前 , 基因测序上游都是被国外垄断 。 ”在谢丹看来 , 只有掌控上游技术的公司才有话语权 。 经过几年的努力 , 齐碳的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正在积极探索推进多场景化的应用 , 而齐碳的上游 , 设备的原材料也能做到95%以上来自国产品牌 。 “目前 , 我们认为已经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 。 ”
成都创造机遇
2021年 , 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 , 要坚持以布局新赛道塑造未来竞争优势 , 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加快新赛道布局、新赛手培育、新赛场建设 , 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
而生物医药是成都市重点产业之一 , 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 在2020年 , 成都市经信局曾梳理了成都三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 形成《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 其中显示 ,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在三年间的投资、利润年均增长20%以上 , 营业收入、利润的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7.5个、16.4个百分点 , 利润率为全市工业平均利润率的2.9倍 。
“齐碳科技的三位合伙人中 , 胡庚和我都是毕业于成都七中 。 ”在谢丹看来 , 在成都生活和创业 , 带给了他不同的视角来了解家乡 。 “在国外读书的时候 , 每年回来 , 都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 , 但更多是生活方面的 , 比如感觉城市的交通更便捷了 , 公园更多了 。 ”
谢丹说 , 在创业后 , 他看到了成都在生物医药、新经济发展等领域的优势 。 “成都的创业氛围很好 , 整个生态圈在逐渐完善 , 从政府政策到人才储备 , 成都具有很多优势 , 这也是我们选择在成都开始的重要因素之一 。 ”
目前 , 齐碳科技正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符合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范的自动化工厂 , 建立试剂、芯片、仪器生产线 , 即将实现批量生产 。 谢丹透露 , 齐碳科技未来将会加大投入开发中高通量的机型、升级内部纳米孔和芯片组件 , 让仪器变得更稳定 。
【技术|你好,创始人 谢丹:让成都智造站上国际竞争舞台】“希望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可以真正改善人类健康 ,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如今 , 谢丹和他的伙伴们正朝着宏伟目标一步步迈进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