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沓停车罚单后,他做了个2亿美元的机器人律师公司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Lexie
来源:硅兔赛跑(ID:sv_race)
_原题是:吃了一沓停车罚单后 , 他做了个2亿美元的公司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被警察开了停车罚单却觉得莫名其妙?跟客服打电话要等一个世纪那么久?订阅了某些服务想取消的时候却取消不了?想从某些网站获得退款但信息极其复杂根本找不到流程?…
如果有一个懂法律和擅长搜索信息的小秘书能够为你解决这些烦恼就好了!
但如果真的雇佣律师又是一件费钱和费时间的事儿 , 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可能也没这么广泛无法解决各种问题 , 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个公司打造出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机器人律师成为了这个问题的完美解答 , 这个公司就是DoNotPay!
01
完成150万案例的法律机器人
其实DoNotPay的创始人Joshua Browder起初并没有打算把DoNotPay做大做强 , 单纯的只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罢了:
他在斯坦福上学的时候总是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收到许多停车罚单又付不起 , 还同时观察到许多住在车里的流浪汉和看不清停车信息的老人也会因为类似的原因吃罚单 , 简单的研究之后发现人们只要愿意去写信申请讲清楚原因其实就可以不用交罚款 , 一来二去他成了朋友中那个“能帮你逃罚单”的人 , 但是因为需求实在太多无法手动完成 , Browder索性就写了一个简单的软件 , 用户只要填写信息就可以自动生成申请信提交 。
这个小发明很快被The Huffington Post的一名编辑注意到并进行了报道 , 许多人在Reddit上看到后开始疯狂私信他 , 本来只有几十个人用的软件很快收到了5万多个申请 , 人们的要求也千奇百怪 , 比如处理复杂的离婚文件 , 向政府申诉盗窃罪名等通常需要律师来完成的任务 ,Browder虽然不是律师 , 却很快发现这个帮大家逃停车罚单的软件逻辑可以被复制到许多事务中 , 带着“高效正义 , 向官僚体制说不”精神的DoNotPay就这样初具模型了 。
如今DoNotPay已经成为了一个知名的“机器人律师”公司 , 所涉及的业务也扩展到了许多领域 , 主要包括这几大领域:
自动生成交通和停车类的申诉信件;
跟客服理论像是飞机延误、电话费退款等问题;
提供免费试用的信用卡可以进行订阅服务取消也不会被收钱;
确保收到退款和取消花钱服务 , 甚至是在生日的时候确保收到某些服务的福利;
与像是DMV(车管所)等政府机构相关的各种文书服务;
帮你在线等待候机直到真人客服上线…
用户每月只需交3美元的订阅费 , 就可以享受系统中约150种服务中的任何一个 , 而且DoNotPay还一直在扩大功能版图 , 只要算是为普通民众行侠仗义向政府的官僚作斗争、拨开信息迷雾谋权益的事情 , DoNotPay都会做!
今年年初 , 在由散户推动的美股交易热潮中 , Robinhood以市场波动等因素为由宣布停止GameStop和AMC Entertainment等“meme 股票”的交易 , 引发了用户的大型愤怒 , 许多用户当下就直接跑到DoNotPay的Twitter账户留言求帮助 。
DoNotPay的团队也丝毫不含糊 , 火速开会制定了计划 , 一方面有人负责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投诉 , 系统记录下每个申请步骤后就很快建出了一个机器人bot可以自动为许多人重复这一诉讼过程 , 另一方面有人负责咨询律师 , 几个小时后这一工具就面世了 , 用户只需上传交易凭证和回答几个像是“你亏了多少钱?买了什么股票?什么时候交易?”之类的问题就可以快速完成申请 。
这一事件算是DoNotPay的完美案例 , 因为DoNotPay一直以来的使命就是用科技为人民发声谋福利 , DoNotPay本来以为有几百个人会用就不错了 , 没想到成千上万的用户马上开始注册 , 最终有超过3万个人选择使用这一工具 , 比成立以来任何一天所注册的用户数都要多 。
DoNotPay目前拥有约15万付费用户并已经帮助了150万多个案例 , 平台的申请数呈现每月同比50%的增长 , 它虽然叫自己机器人律师 , 却非常明确的表示公司并不为所提供的法律服务负责 , 但其特立独行的模式却在早期就吸引到了Andreessen Horowitz等风投的关注 , 甚至是Marc Andreessen本人说服了Browder将这个小项目做成大公司才会为更多人提供服务 。
DoNotPay在去年6月完成了由Coatue领投的1200万美元A轮融资 , 又在今年8月刚完成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Lux Capital、Tribe Capital、Day One Ventures和Felicis Ventures等家投资的1000万美元B轮融资 , 估值达到了2.1亿美元 。
02
高效是法律的新蓝海
DoNotPay获得众多关注因为它打破了普罗大众对法律系统深不可测的认知 , 让人们能够反抗来自系统的不公和官僚夺回属于自己的权益 , 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大规模和高效率的方式这样做 。
一直以来 , 法律以其信息的繁杂和文书的繁琐让人望而却步 , 与像是会计等行业相比 , 法律被数字化的脚步走的慢了一些 , 只有8%的服务是在线上完成的 , 但近年来许多公司正在用科技为这一领域带来更多高效 。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年代成立的LegalZoom就是一个代表 , 几位UCLA法学院毕业生发现许多亲朋好友有很多法律问题却支付不起律师费 , 但其实他们回答问题的方式非常有迹可循 , 只要掌握规则很容易就生成文书 , 于是LegalZoom这一自助法律文书的平台就诞生了 。
它并不是一家律所 , 但却为用户提供了更简单而廉价的法律方案 , 用户只需在网站上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将自己的需求表达清楚就能得到包括公司创建、书写遗嘱、注册商标等业务的法律文书 , 与传统法律服务比起来收费标准清晰 , 服务效率快 。
小型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引擎 , 近年来数字化和零工经济的发展也让小企业快速创立这件事变得更容易 , 只要你有一门手艺 , 很快能够将它变成数字企业 , 后疫情时代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出现来迎合人们的全新消费需求 , MBO Partners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 2020年美国独立工作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800万 。
但是对个人来说法律问题又难定位又难解决 , 专业的服务价格非常昂贵还不一定完全契合 , 以“让法律不再高不可攀”作为使命的LegalZoom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是完美解答 。
LegalZoom的用户在购买初次服务后 , 常会购买年度订阅服务来解决持续的法律和税务需求 , 合作关系非常持久 , LegalZoom在获得一个新客户的前3个月内 , LTV(用户生命总价)就会超过获客成本 , 同时与传统律师服务NPS(用来判断公司服务标准的净标准值)在25的情况不同 , LegalZoom的NPS为51 , 网络内的律师与客户长期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 。
LegalZoom主要的收入渠道包括以申请费为主的交易收入;包括订阅律师建议和文书服务套餐的订阅收入;以及从三方供应商收取服务所产生的合作收入 。
2012年LegalZoom的订阅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18% , 但到了2016年占了45% , 而到了2020年订阅收入的比例提升到了49% , 甚至超过了交易收入所占比例 , 这也代表着它向着科技和资本圈更倾向的模式在快速转型 。 LegalZoom在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4.08亿美元和4.7亿美元 , 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营收达到了1.34亿美元 , 去年同期营收为1.06亿美元 。
早在2012年 , LegalZoom就在准备上市了 , 还和万众期待的Facebook同期 , 但没想到FB上市后表现并不佳 , 同时LegalZoom自己也在多个州被起诉 , 因为当时在美国用软件写遗嘱等行为都是违法的 , 所以这次上市计划在两年后被放弃了 , 但却在同年获得了由Permira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 , 还在2018年完成了由Francisco Partners和GPI Capital领投的5亿美元融资 。
在今年6月 , LegalZoom终于完成上市梦想 , 开盘价为36.75美元 , 较发行价上涨31% , 收盘价为37.85美元 , 较发行价上涨35% , 估值达到了75亿美元 。
在法律文书方面 , 生成合同也是让人非常头大的一项难题 , 而法律合同却是一个拥有600亿美元潜力的巨大市场 , 目前大多数公司选择将法律服务外包 , 过程繁重且费用昂贵 , Ironclad这一公司则选择用智能化软件解决问题 , 将公司的各个团队和三方的讨论和信息无缝衔接 , 可以实现合同的自动撰写、快速处理、自动分类管理和储存等功能 。
它的明星产品Workflow Designer让法律团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流程自定义工作流 ,随时调整合同和合同政策 , 同时还提供数据支持和解决方案 , 目前包括Dropbox和Mastercard等公司都是它的客户 。
Ironclad在疫情前期虽然看到了增长放缓 , 但在去年年末开始以健康的速度恢复 , 预计今年的收入将达到3000万美元 , 与去年相比将有74%的增长 。 Ironclad的投资方包括Y Combinator、Emergence Capital、红杉、 Accel及硅谷早期风投UpHonest Capital威诚资本等 , Ironclad在去年年末完成了由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的风投机构Bond领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 , 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 。
PitchBook的数据显示 , 2021年迄今全球法律科技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了9.74亿美元 , 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6亿美元 , 合同自动化、电子签名、法律教育、技术驱动法律事务等都是比较火热的领域 。
不过如果上面几家公司的成功证明了什么的话 , 那就是运用科技将加快法律事务过程以及将复杂信息透明化大众化是比较好的道路 , 因为成功解决了法律从业者、大众和创业者的痛点 。
法律科技并不是一个“高危”赛道 , 只是一个商业模式需要边走边探索的领域 , 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公司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 , 让法律不再高不可攀 。
【|吃了一沓停车罚单后,他做了个2亿美元的机器人律师公司】(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蛋白|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国药|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