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计算中心建设亟需一剂“普惠算力”良方
人工智能(AI)看上去虽好 , 但它也贵得离谱——
近日 , 据媒体报道 , 即将在西安正式上线运营的“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规划项目总投资约为19亿元 , 而其一期数据中心计算规模为300P Flops FP16(每秒30亿亿次半精度浮点计算) 。
文章图片
无独有偶 , 今年4月 , “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工程总承包(EPC+O)及监理”招标公告发布 。 该招标公告显示 , 这个落地在河南许昌的项目总投资估算近5.3亿元 , 项目围绕“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 计划建设 102P Flops FP16的算力 。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新基建” , 已成为各地发展重要的着力点 。 然而动辄数亿、十数亿元的天价投资 , 若非地方财力雄厚或当地政府有足够决心 , 恐怕也不是随便哪里都能担负得起的 。 联想到业界常将“降低AI门槛”挂在嘴边 , 真到了落地时 , 却没想到一点都不普惠 。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什么这么贵?
笔者分析 , 这背后既有地方应用需求不明确的因素 , 也有价格乱象作祟 。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 , 仅有深圳、上海等个别几个城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 多数城市的智算中心还在规划或蓝图中 。 作为一段时间内的“稀有物种” , 地方在建设和规划过程中 , 希望能够借“十四五”规划的黄金窗口 , 尽可能建设一座更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 以彰显地方重视力度或增加城市知名度 。
我国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曾公开表示 , 目前各地政府争先恐后地建设AI计算中心 , 应用并不太明确 。 而无论超算中心还是AI计算中心 , 最重要的都是应用匹配 。 地方政府建设算力中心的初心 , 应该是发挥其所长、做最适合的事情 。
在各地如火如荼上马AI算力项目的背景下 ,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的价格乱象更为令人痛心 。 此前已有相关报道指出 , 2020年城市A的智能计算中心 , 每100P Flops FP16的算力建设成本为7500万元 , 而2021年城市B同等精度下的100P Flops算力建设成本却高达4.6亿元 , 定位相同、功能相近的智算中心 , 建设投入相差达到6.2倍之多 , 行业价格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
价格乱象背后是标准缺失 。 正如前所述 , 目前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尚处于产业萌发期 , 供需双方各自有各自的“算盘” , 但却没有价格透明这“同一杆秤” 。 价格不透明 , 地方在建设智能计算中心可能就会绕弯路、花冤枉钱 。
此前 , 业内相关机构曾专门就AI计算中心建设价格乱象给出算力价格标准方案 。 该方案在综合存储、能耗、开发、定制、数据调度等一系列因素 , 并代入明确的算法标准后 , 得出在100P FP16算力的智能计算中心(同时具备5P FP64、25P FP32算力)的基础设施价格约为1亿~1.5亿元 。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标准 , 那西安花了19亿建的智算中心 , 可以节约十多亿 。
【人工智能|AI计算中心建设亟需一剂“普惠算力”良方】经过了多轮潮起潮落 , 如今的人工智能正进入全新的阶段 , 其对算力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强 。 而要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真正爆发 , 低成本算力或普惠算力供给必不可少 。 在智能化大潮的机遇期 , 行业急需切实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开展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以公开透明的方案匡正价格乱象 , 才是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正道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景区|票付通旅游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加快智慧建设迎接新征程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点燃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