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立人 。殷立勤 摄 摄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 题:后疫情时代 , 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作者 马帅莎
“青铜大立人穿的衣服有多华丽?”“大立人脚下的底座有什么玄机?”“他手里怎么是空的?”点开问题 , 便会出现精灵童音解说 , 根据解说 , 镜头会缓慢移动 , 放大文物细节 , 全方位展现文物 , 同时 , 观众还可与文物线上合影 。
这是三星堆博物馆专门面向青少年推出的VR精灵导览 , 让孩子们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享文化大餐 。 在新冠疫情催化下 , 许多博物馆推出在线观展服务 , 数字展览、直播探馆、虚拟全景展厅、线上讲座……步入后疫情时代 , 中国博物馆的“云”上脚步依旧未停 。
文章图片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云”上的博物馆有哪些新玩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10.4万家博物馆现状的报告显示 , 2020年各博物馆平均闭馆155天 。 自2021年初以来很多博物馆不得不再次关闭 , 这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 。
【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应对疫情影响 , 中国不少博物馆频出“云”上应对思路 。 三星堆博物馆的应对让人眼前一亮 。 去年 , 三星堆博物馆刚完成综合馆陈列的提升改造 , 才试运行1天 , 就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闭馆 。 为弥补观众没能看到青铜神树、祭山图玉边璋等“蜀宝”的遗憾 , 三星堆博物馆紧急策划了综合馆线上开幕式和虚拟展览 。
从红毯签到、入场就座、馆长讲话 , 到VR参观、语音导览、合影留念 , 线上开幕式仪式感“爆”满 。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在接受中新社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线上开幕式仅过去1个小时 , 就有约16万名观众点击观看了云展览 。
文章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虚拟展览 。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出于仪式感、传播性、互动感和参与度等方面的考虑 , 线上开幕式最终以H5形式呈现 , 观众不仅可以实时发送弹幕 , 给面具贴金 , 还可以在社交媒体转发分享链接 , 让更多网友看到虚拟展览 。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亦和三星堆博物馆线上开幕式一样 , 因其创新性地打通云策展 , 汇聚32家博物馆1000余件原作 , 备受博物馆爱好者和业界关注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该云展览让展品的排布不必受收藏方或地域的拘泥 , 为消除现实世界中的文物借调程序 , 实现众多在物理空间内难以达成的“相聚”提供了可能 。
对此 , 朱亚蓉表示 , 线上展览是未来博物馆展览的呈现方式之一 , 线上展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 , 对数字文物进行自由组合 。 她举例说 , 将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合在一起 , 做成线下展览 , 几乎不可能 , 但可通过线上展览实现 。
“将藏品数字化 , 通过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 , 这是近年来全世界博物馆都在努力做的事 。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郑奕说 , 博物馆的数字化努力 , 最大贡献在于让机构有机会突破时空界限 , 为每个人提供教育机会 。 其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在于影响力的延伸 , 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艺术 。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展览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
“云”上的博物馆会取代线下吗?
疫情期间 , 不少博物馆闭馆不闭客 , 推出的“云展览”广受欢迎 。 后疫情时代 , “云展览”的热度能否继续保持乃至上升?郑奕认为 , “这是业界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种应对 , 并非昙花一现 , 而是具备刚需的、前景广阔的市场 。 ”
“云展览”是否会取代、有无必要取代线下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表示 , 虚拟博物馆和线下博物馆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 线上线下应形成良好互动 , 线上以知识型、讨论性为主 , 线下以体验性、沉浸式为主 。
苏丹表示 , 以艺术博物馆为例 , 线下博物馆是一个立体的开放空间 , 展厅光线与展陈方式都会影响观展人的体验和认知 , 它通过既清晰又模糊的知识交流方式 , 去激发人的创造性;数字展则愈发扁平化成为知识和图像 , 其呈现的内容更为明确 , 可用于预习和重温 。
“当策展不再拘泥于实体藏品 , 当数字化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 , 这样的技术赋能首先是充满正能量的 。 ”郑奕亦表示 , 博物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迈向真正的公共性 , 让观众拥有愉快的参与式学习体验 。 数字博物馆作为一种线上形式 , 未来将与线下的实体博物馆一起 , 形成交互发展的关系 , 前者将进一步扮演对话和体验平台的角色 , 与观众互动、交流 , 为他们服务 。
文章图片
“设计乌托邦”音乐快闪秀直播中使用的18世纪意大利仿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云”上的博物馆如何“更出圈”?
如今 , 国内许多博物馆都建立起了文物数字资源库 , 如何将其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数字产品 , 让云上的博物馆“更出圈” , 成为博物馆的一道“考题” 。 朱亚蓉说 , 观众已经不满足于文物的三维模型 , 这就需要博物馆对其进行解读 , 制作出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产品 。
苏丹指出 ,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把握与技术的关系 , 它并非一味推崇某种技术 , 而是和线下博物馆一样 , 旨在传播思想、开启心智、解放个性 。
“所有形式都应为内容服务 , 内容为主题服务 , 供给得根据需要来 。 唯有聚焦内容、练好内功 , 才能摒弃同质化现象 , 讲好博物馆、展览、藏品的独特故事 。 ”郑奕说 , 技术毕竟只是手段 , 唯有“从藏品中获得灵感”、基于扎实的研究 , 才能打造真正的数字化创新 。 所谓的“互动”及相关技术应用 ,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
基于此 , 今年7月 , 苏丹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设计乌托邦”展览策划举办了一场音乐快闪秀直播 , 为线下“引流” , 其中一位演奏者使用18世纪的小提琴进行了演奏 。
谈及小提琴与此展览的联系 , 苏丹说 , 格罗皮乌斯、库卡·波罗等国外设计大师都曾亲手制作过小提琴 , “设计乌托邦”的意大利方策展人亚历山德罗·格里罗(Alessandro Guerriero)曾提及其在大学设计课程的第一课就是制作小提琴 。 另外 , “设计乌托邦”的展陈设计使观众仿佛行走于街道广场 , 而街头音乐表演在欧洲很常见 。 “这就拉近了设计展与观众的距离 , 使展览能够以更鲜活的方式软着陆 。 ”
“理想中的博物馆 , 正是开放、通达、包容、能盈利、与社区紧密相连的数字化机构 。 希望在博物馆大发展的今天 , 拥有打破时空的、线上线下博物馆体验 , 能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生活方式之一 。 ”郑奕说 。 (完)
推荐阅读
- 父母|和平精英S4“一穿六”夺冠后,与扬赢得父母全力支持
- 耳机|光遇:合服后玩家最期待的道具,除了白鸟之外,还有林克和白耳机
- 剑侠世界|DOTA2:下面8调查后无菠菜嫌疑,前妻小糯米坐不住了
- 教练|瓜主爆料:estar冬冠后将有大变动,SK升任赛训总监退居幕后,新教练2选1!
- estar|SK挑战者杯之后转型赛训总监,770大概率接班,47继续担任
- 张扬|和平精英S4“一穿六”夺冠后,与扬赢得父母全力支持
- 莎莉|国一全能王石锤!莎莉完成50把英雄不重复挑战,看完战绩后:佩服
- 选手|KPL秋季赛之后,iQOO如何定义品牌在电竞赛事中的新角色?
- tbc怀旧服|魔兽世界怀旧服:P2后期卡拉赞能打多久?一般2小时,也有5小时的
- 林克|光遇:合服后玩家最期待的道具,除了白鸟之外,还有林克和白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