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时间表设定

【领域|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时间表设定】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 到2035年 , 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
实现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绝非朝夕之事 , 两部门以出台文件的形式列出时间表 , 彰显了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心 , 也向外界传递出行业的信心 。
决心体现在对于问题的正视和目标的明确性 , 信心源自前期的积累和行业的行动力 。 近年来 , 科技支撑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高铁等已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 但是 , 也应清醒地意识到 , 交通运输仍然存在基础研究不足、前沿关键技术研究相对落后、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
在此背景下出台的《意见》 , 对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有一个更细化的清单——重点突破交通装备动力、感知、控制等核心零部件及通信导航设备、应急救援装备等共性关键技术 , 攻克大深度饱和潜水、航空器适航审定等行业特色关键技术 , 强化新材料应用技术研发 , 提升专业软件自主可控能力 。 列出清单既说明认识到了短板在哪 , 同时也能在2035年“交卷”时有个对照 。
决心同时需要细化成为各部门的务实行动 。 为落实《意见》提出的强供给、兴产业、促融合、提能力、优机制等5大任务 ,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将从规划、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完善政策等几个方面推动具体工作 。 比如 , 两部委将出台《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 共同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相关重点攻关任务纳入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 。
要想攀登一座座关键技术“高山” ,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必经之路 , 这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 。
对此 , 交通运输部将采取系列举措——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的专题研究 , 并编写面向大专院校学生、行业管理人员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领域的一系列教材 , 解决人才基本面的问题;统筹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科学数据中心等一系列布局与发展 ,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推动设立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的计划 , 为基础研究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
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 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这既是突破交通运输“卡脖子”技术难题 , 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 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
本报采访人员 杜鑫《工人日报》(2021年08月30日 04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