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算法新规蝴蝶效应:短视频告别“快抖”时代


移动互联网|算法新规蝴蝶效应:短视频告别“快抖”时代
本文图片
陈白/文 就当人们以为短视频版图基本已落定之时 , 一些新的变数正在发生 。
【移动互联网|算法新规蝴蝶效应:短视频告别“快抖”时代】近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 在消费者选择权方面 , 《征求意见稿》规定 , 企业需要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
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在试图用大数据分析用户时 , 这一政策的方向 , 赋予了用户更多的选择权 。 但是 , 从商业竞争的角度看 , 对于依托于算法而生长的短视频赛道来说 , 这意味着市场格局即将迎来巨变:此前以个性化的算法推荐而获取用户的快手、抖音 , 接下来将直面技术与商业的灵魂拷问 。 而这一变化 , 也意味着短视频行业的蛋糕可能将会被重新切割 。
就在8月中旬 , B站公布了其最新财报 。 二季度 , B站月均活跃用户达2.37亿 , 同比增长38% 。 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也在加速增长 , 同比提升44% , 达2.2亿 。
不止是B站 , 微信孵化的视频号 , 同样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 作为短视频赛道的后来者 , 视频号2020年2月才刚刚开启内测 , 不过 , 依托微信天然的庞大用户群体 , 开放当月就达到了2亿日活量 , 成为微信有史以来用户量增长最快的业务 。 数据统计显示 , 2021年上半年视频号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3亿 , 环比增长7.1% 。
相比之下 , 快手上线9年才达成这一目标 , 抖音花了3年时间 , 视频号只用了一年半 。 有机构预计 , 视频号今年底有望达到 6 亿日活 , 超过抖音 。
更为重要的是 , 无论是B站还是视频号 , 其商业模式的底层并非“抖快”依赖的算法 , 而是传统的用户社交模式:基于微信提供的海量社交关系链 , 如通过朋友圈点赞、分享、群聊等方式传播 , 使得视频号再一次显现出拼多多的成功路径——在曾经人们以为电商已到终局之时 , 腾讯投资的拼多多通过微信社交传播完成了通往成功的惊险一跃 。
毫无疑问 , 短视频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流量战场 。
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1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亿人,首次超越了网购用户的8.12亿规模、游戏用户的5.09亿规模 。 而根据极光发布的《2021年Q2国内移动互联网报告》指出,当前国内移动网民人均使用时长最高的APP就是短视频,人均每天约1.5小时,远超社交、游戏、新闻等App 。
据腾讯最新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 , “凭借在社交、长短视频分发及内容管理方面的优势 , (微信视频号)在播放量及用户分享方面超越其他网络平台 。 ”投资B站、孵化视频号 , 不知不觉中 , 腾讯在短视频赛道的密集落子 , 事实上已经正在试图颠覆快抖二分天下的格局 。 而算法新规的落地 , 客观上将加速这一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