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安全帽”真戴上了吗?

据新华社太原9月1日电(采访人员魏飚、许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施“满月”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尽管电动自行车上楼乱象有所改观 , 但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现象依旧难禁……究竟症结何在?
乱充乱放仍难根除
8月1日起 ,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后 , 不少小区电梯内新装了电瓶车阻车系统、新建了停车棚并安装充电设施 , 居民安全意识也有所提升 。
不过 , 采访人员走访发现 , 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违规现象依旧不少 。 在山西太原小店区大马北高层小区 , 采访人员看到电动车在门厅摆放 , 一些住户还是将电动车推回家里或楼道里充电 。 一位居住在这里的住户说 , 小区约800家住户 , 充电桩一共只有14个 。 “我们推回家自己都害怕 , 但楼下没法充电 。 ”采访人员走访的太原市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等近20个高层住宅小区内 , 普遍存在没有充电设施或充电设施不足的情况 。
在太原市迎泽区并州东街某小区 , 采访人员看到 , 电梯新安装了电瓶车阻车系统 , 新建的充电桩也开始运行 。 小区物业经理表示 , 小区七八百辆电动车 , 车棚根本放不下 , 遇上极端天气 , 谁都不想让自己的车子风吹雨淋 , 居民纷纷往地下车库推 , 不仅影响车辆进出 , 也存在安全隐患 。
位于太原市的太航社区和清徐县文化馆宿舍 , 因为小区没有充电的地方 , 大量住户从窗户拉“飞线”充电 。 此外 , 多位住户告诉采访人员 , 如果小区有完善的充电设施 , 物业管理也能跟上 , 不再丢车、丢电瓶 , 他们肯定不会冒着电动自行车爆燃的风险回家充电 。
电动车“下楼”还面临哪些障碍
——空间少、选址难 , 停车棚在“夹缝中生存” 。
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太原市消防支队高级工程师张香萍说 ,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9米 。 但事实上 , 很多小区在建设规划之初没有留下充足的空地 , 建设或计划建设的停车棚 , 难以达到这个防火间距标准 。
此外 , 采访人员发现 , 即便是有的停车棚达到防火间距 , 但大量的电动车挤在车棚里停放充电 , 缺少灭火装置和监控设备 , 让居民既担心火灾 , 又担心丢失 。
为了挤出电动自行车存、充空间 , 还有小区瞄向地库 , 但因为没实现油电分离 , 同样让住户提心吊胆 。 “一旦电动自行车着火 , 再引燃停放的汽车 , 后果不堪设想 。 ”太原胜利街一小区居民张鑫说 。
——低门槛、问题多 , 充电设施易成安全新隐患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相关企业现存5126家 。 今年1-8月新增1868家 , 同比增长了203.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