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 关于获得性状的遗传 , 先前有一种思路是环境可以影响遗传 。 这个朴素的观念混淆了遗传记忆与心智记忆 。 《圣经·旧约》里的一个古老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 为了与岳父拉班分清繁育的羊群 , 雅各想出了一套标记羊群的办法:“雅各拿杨树、杏树和枫树的嫩枝子 , 把树皮剥成白色的条纹 , 使枝子露出白的部分来 。 然后把剥了皮的枝子插在水沟和水槽里 , 枝子正对着来喝水的羊群 。 羊群来喝水的时候 , 就彼此交配 。 羊群对着枝子交配 , 就生下有条纹和有斑点的小羊来 。 ”(《旧约·创世记 , 30:37—39》)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 , 类似的实验被后人重复了无数次 , 但并非屡试不爽 。 以现代生物学的眼光来看 , 生物体的特性在于其保持并传承过往经验的能力 。 演化过程中的两个拐点——生命的出现 , 思想和语言的出现——分别对应于两种记忆机制:先是遗传 , 再是心智 。 这两套体系的类似之处在于 , 它们都是对过往经验的积累与传递 。 而且 , 记录下来的信息维持在世代更迭中 。 尽管如此 , 就其自身性质和运作逻辑而言 , 这两个体系是不同的 。 心智记忆的灵活性有利于获得性状的传播 , 而遗传记忆的固定性则阻碍了这样的传播 。
固然 , 遗传程序也是由若干基本元件排列组合而成 。 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 , 遗传信息不受外界干扰 。 那些引发生物体和种群变异的现象 , 无论是化学因素还是物理因素 , 都与生物体自己的主观努力毫无关系 , 跟生物的适应需要也不相干 。 在遗传突变里 , 有些因素可以修饰化学分子 , 打断染色体 , 反转一段核酸 。 然而 , 遗传突变的起因和后果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 这种偶然性不只局限于遗传突变 , 而是出现在遗传信息传递的每一个阶段:染色体的分离与重组、受精过程中配子的选择、对伴侣的选择 。 在上述所有现象中 , 特定现象和后果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 。 任何个体的遗传程序都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结果 。 遗传密码的本质决定了任何蓄意的改变都是无效的 , 无论是它自身的行为还是环境的效果 。 它的表达产物不影响自身 。 遗传程序不从经验中学习 。
另一个与生物体紧密相关的观念是设计 , 而且这种关联由来已久 。 如果生命世界看起来受到了外界的调节 , 再假定真有一个外在的有超凡能力的神管理着一切 , 那么 , 生命的起源或者归宿都不是问题:它们本来就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 然而 , 到了17世纪 , 当物理学建立了自身的科学地位之后 , 关于生命现象的研究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境地 。 自此之后出现了两派阵营 , 彼此之间的对立日益加深:一派主张从机械原理的角度解释生命;另一派则援引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以及动物行为的现象 , 笃定追随目的论 。 克劳迪·伯纳德(Claude Bernard)如是总结这个悖论: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趋势|[转]从“智能湖仓”升级看数据平台架构未来方向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成功|从1到100 托举大国重器的“功勋塔架”
- 大叔|从治愈到共振,网易云音乐的刷屏套路升级了
- 大脑|从抗疫到治堵,AI成行业智能化“大底座”
- 画质|六款主流5G手机视频体验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