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多地瞄准科学城建设 如何服务全国科研攻关 成为新课题( 二 )


武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 武汉将以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 , 联动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鄂州 , 发展大光谷创新组团 , 以点带面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与协同创新水平 , 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成为创新转化轴、产业协作轴、设施连通轴 。
各地开启科学城“竞赛”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注意到 , 近年来 , 国内各地争相发展建设科学城 , 有早已绽放异彩的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和合肥滨湖科学城 , 还有正在规划或建设阶段的湖北东湖科学城、四川与重庆共建的西部科学城、西安丝路科学城等 。 科学城的建设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
“北京的科学城设在怀柔而非中关村 , 是因为北京的科学城着眼于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前提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上海的科学城集聚度较高 , 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全球顶尖水平的科研力量;深圳光明科学城属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域 , 它的先天优势虽不如武汉 , 科教资源的存量也不多 , 但它胜在集聚速度特别快 , 后期发展不可限量 。 ”穆荣平分析 , 合肥相对于武汉来说 , 产业基础比较弱 , 但是它在战略创新产业方面和武汉相比并不弱 , “目前合肥有8个大科学装置 , 武汉只有2个 。 ”
穆荣平认为 , 科教融合是世界趋势 , 如果没有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基础的积累 , 科学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相对较弱 。 因此 , 科教融合将是中国科创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 , 与上述这些领先的科学城相比 , 东湖科学城依托武汉丰富的科教资源 , 在科教融合方面将大有可为 。
穆荣平指出 , 规划的公布只是开始 , 关键要在规划落实的过程中保持对建设过程动态的监测 , 如何创新管理模式 , 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科学城建设路径 , 是未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
比如 , 要实现科技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 , 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资本市场的帮助 , 这些在规划实施过程当中都需要不断被完善 , 改革永远是进行时 。
需要注意的是 , 穆荣平还提到 , 现在讲的科学城概念与20年前有很大差别 , 以前更多强调的是产业发展 , 现在更强调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 更强调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基础的原始创新能力 。
【建设|多地瞄准科学城建设 如何服务全国科研攻关 成为新课题】他认为 , 科学城不再是地方性的单打独斗 , 而是要服务于全国科研攻关的大局 。 建好了 , 对于原来基于创新的创业 , 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也会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