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万物皆可DJ”?:土嗨神曲,如何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五 )


不妨说 , 土嗨歌曲所营造的表演空间 , 是一种近乎纯粹的“自嗨” , 它拒绝一切除表演主体外的现实进入 , 只是在屏幕之前享受无脑的表演快感 。 甚至可以说 , 土嗨歌曲都不能当做广场舞的背景音乐 。
这也正是土嗨所传达的内涵——无意义的音乐 , 刨除现实的自嗨 。 对这种音乐的“上头” , 实际表现着大众的心理症候 。
沉迷土嗨 , 是抗拒也是逃避
音乐表达方式的特点以及人们对音乐形式的喜好 , 往往蕴含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因素 。 在《噪音》一书中 , 阿达利认为 , 特别是在进入“重复”时代后 , 音乐“变成了独白 , 它成为了一种孤寂的聆听 , 储存各种社会习惯” 。 当前的音乐也不例外 。 在当前内卷、孤独等关键词盛行的时代 , 人们对现实的信心与面对现实的能力似乎也在随之减弱 。 如果说摇滚一贯蕴含了人们对现实的抵抗与抗争 , 正如崔健在歌声中的种种愤怒与嘶吼 , 那么最近的摇滚作品似乎也显示出这种抵抗的无力 。 抖音最近流行丢火车乐队2011年的歌曲《火车日记》——那段激昂的小号间奏常常被用作背景音乐——歌词是这样的:

在窗外的理想 , 找不到进来的方向
不知道 那些困惑 , 是否和从前一样
时隔十年后 , 这首“缺少冲劲儿的摇滚”再度翻红 , 不由得显示出人们对现实的一种态度 。 而民谣也在低声诉说着都市生活的沉重与无奈 。 同样是抖音流行的赵雷《鼓楼》 , 以一种异乡人的姿态传达出漂泊的艰辛苦楚:
我站在鼓楼上面 , 一切繁华与我无关
这是个拥挤的地方 , 而我却很平凡
不过 , 这首歌在王赫野的改编下 , 已经变成了饱含小布尔乔亚情调的展示都市街景的浪漫曲调 , 王赫野版本《鼓楼》也大多被用来作为街景类视频的背景音乐 。 但至少 , 这些歌曲尚且蕴含了与现实对话的欲望和反映现实的倾向 。
可在DJ版土嗨歌曲中 , 一切与现实的连接都消失了 。 歌曲本身无意义 , 歌曲所展示的场景同样极端内向 。 这似乎展现着聆听者完全不愿与现实接触的姿态 , 他们宁愿悬浮在半空颅内高潮 , 也不愿停止躁动的节拍 , 看一看自身现实的处境 。
事实上 , DJ版歌曲的流行 , 似乎显现出王力宏《我们的歌》中描绘的画面:
如果现实太危险 , 只有音乐最安全
带着我进梦里面 , 让歌词都实现

声音|“万物皆可DJ”?:土嗨神曲,如何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隐在亮光之中》 , 作者: [英]迪克·赫伯迪格 , 译者: 席志武 , 版本: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年11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