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人才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结合 , 迈克尔·莱维特表示 , “人工智能可以进行智能学习 , 再与科研人才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 来创建新的东西 。 ”
“比如 , 现在的手机可以像未来的医生一样 , 将各种资源医疗整合在一起 , 告诉我们该怎么预防疾病 。 医生做的事情是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 而现在我们通过预防医学就能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病状出现的可能性 。 ”他说 。
成果转化催生产业新机遇“我们的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 接下来是产业化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基于纳米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链分析指出 。
他将科技创新链分为9级 , 1-3级是基础研究 , 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4-6级是是工程化阶段 , 解决“能否量产、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7-9级是产业和商品 。 他指出 , 在纳米科技领域 , “我国两端都很强 , 短板在4-6级” , 也就是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环节 。
“怎么样把基础研究成果变成产品、变成产业 , 就是怎么样把科学家的能力转化为国家能力 , 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 ”赵宇亮表示 , 为了改变局面 , 过去几年我国在纳米科技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 , 比如在大湾区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专门聚焦成果转移转化等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则提出了一些新的人工智能产业化方向 。
“例如 , 在人工智能赋能的产业中 , 有机器智能、人机系统、人机融合等 。 我们希望以后人可以跟机器人直接交互 , 而不是通过写代码和程序——机器人利用它的视觉、脑波的传输 , 可以直接了解使用者的情绪 。 ”陈俊龙介绍 , 经过云计算做“脑脑通信” , 实现脑波信息传输 , 将有助于解决焦虑症、自闭症、长者神经退化等问题 。
陈俊龙表示 , 人工智能正逐渐从传统的算力、算法、数据等演变成新一代人工智能 , 也就是交互学习、脑机交互等 。 “我们希望从新一代人工智能演变成所谓的AI3.0 , 用大数据技术来做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以及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 , 将新一代人工智与5G、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结合 , 进行新的演进” 。
科技进步下的风险和挑战“与此同时 , 大自然也以巨大的变化来回应我们人类的进步 。 ”欧盟国际外交协会执委会副主席维尔纳·施杜普在本届海科会分论坛——第三届中欧生命科学发展与合作论坛上直言 。
维尔纳·施杜普认为 , 回顾过去两年 , 健康行业的发展已经清楚地表明:在医学方面 , 也就是生命科学方面 , 国际化研究和国际化应用的战略是不可逆转的 , 同时 , 人们及其个人健康比以往任何时候受到各种发展的影响都要大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苹果|死磕硬核科技,小米要与苹果一较高下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