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鸿篇巨制的《技术史》(A History of Technology , 1954~1983) , 17年前出版过中译本(七卷本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2004) , 现在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了新版(八卷本 , 增加了索引卷) 。 对我最近的研究而言 , 这个新版的到来简直是太及时了 , 太合适了!
因为最近两年 , 我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 从发表“科学画图景 , 技术见真章”的公开谈话开始 , 我的想法迅速发展 , 我现在认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 , 将技术和科学看成两个独立的平行系统 , 而不是将技术看成科学的附庸 。 以前我们谈到过技术的历史比科学更长 , 就是这样的理由之一 。
另一个重要理由是 , 许多科学理论 , 恰恰是靠了技术的力量才得以证实、光大乃至封神的 。 比如 , 如果没有原子弹和核电站 , 关于核物理的理论 , 就会和千千万万曾经出现的科学理论一样 , 尘封在故纸堆中 。 所以 , 将技术和科学看成两个独立的平行系统 , 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
归根结底 , 改变世界的是技术 。 那些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其实都是技术 。 仔细想想 , 从我们的高铁、5G、北斗、手机、两弹一星……哪一样不是技术?和许多科学理论不同 , 技术成就不会无法验证 , 技术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 解决一个问题 , 管用就是管用 , 不管用就是不管用 。 技术成就也不可能变成像“宇宙的最初三分钟”那样无法验证的东西 , 技术一定是可验证的 , 成就是成 , 不成就不成 , 所以我说“技术见真章” 。
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 , 重新来回顾技术的历史 , 就会感觉眼前一亮 。 所以《技术史》新中译本的出现 , 就像一片明亮的阳光 , 将照亮我们理论思考和发展的新征程 。
文章图片
《技术史》(全八卷) , [英]查尔斯·辛格、E.J. 霍姆亚德、A.R. 霍尔、特雷弗·I. 威廉斯主编 , 姜振寰等主译 , 工人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 1980.00元 。
刘兵:确实 , 在以往传播中常规的说法是 , 科学是基础 , 技术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 。 当然也不排除有这样的例子 , 但在技术史上 , 更常见的 , 还是技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自己发展起来 。 那种从科学到技术的单向的发展 , 应该更主要是以一种理想化的哲学理论的方式来看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 而历史维度的探索 , 则会以相对更符合实际的方式揭示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历程 。 尽管在这种发展中 , 两者也有各种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情形 。
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而言 , 显然技术的作用要远大于科学 。 但长期以来 , 在对技术的关注方面 , 无论是技术史还是技术哲学 , 其被注重的程度 , 似乎都远不如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 这背后的道理 , 倒也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
推荐阅读
- Baidu|李彦宏对话欧阳自远:AI能力应用于中国航天 期待无人车开上月球
- 睡眠|昌骏科技|智能别墅:艺术与科技对话,别墅也可以这样的有气质
- 影像|高端旗舰彼此不服?vivo X70 Pro+实力对话华为P50 Pro
- 人工智能|核桃学员对话诺贝尔奖得主,生动展现中国青少年科学素养
- 人物|对话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创新是世界新奇有趣的核心
- 用户量|智慧Talk|如何构建智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话松果出行CTO朱蓝天
- 纳税人|对话穆蕴秋、江晓原:科学靠好奇心推动,它的边界在哪里?——聊聊《地外文明探索》(之三)
- 首席|对话首位元宇宙首席分析师:激光雷达或成元宇宙核心应用场景
- 邮票|对话数传集团CEO施其明:产品2个月涨4倍,NFT技术求解知识产权证券化难题
- 音视频|高清不卡顿!“天宫课堂”如何实现“天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