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难理解 。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杨永耀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目前利用数字化技术 , 杭州东站已经实现旅客平均小时吞吐量提升22.6% , 出租车平均小时吞吐量提升22.8% , 旅客平均等候时长缩短28分钟——数字优化的背后 , 不仅是普通人出行的便捷 , 从宏观来看 , 也是城市减碳的一种可持续的路径 。
但城市也必须意识到 , 数字碳中和开展后 , 能源转型等工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 管理起来比过去要复杂 。
比如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提到一个小案例:当电力系统、能源系统的要素多起来了 , 各要素之间将主要靠数据来联系 。 这对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不光要懂数据 , 更要发展数据的水平和能力 。
杜祥琬指出 , 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好政策 , 让企业之间协调配合好 , 比如如何逐步减少传统电力和传统能源等比例 , 而新能源方面又要逐步增加 , “政策导向应该方向明确 , 不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
当然 , 从长期来看 , 想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 清洁能源是一个重要命题 。 去年底 , 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 , 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 , 宣布到2030年 , 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 , 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 。
这对全国产业布局提出了新挑战 。
会上 , 杜祥琬提出了一个新想法:“让数据中心建到西部去” 。 在他看来 , 中国西部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 , 大数据的发展进程中 , 与其让能源不远万里传到东部 , 还不如把这些产业弄到西部去 , 就地使用太阳能、风能这些非化石能源 。
对城市来说 , “数字碳中和”风口 , 又何尝不是新机遇 。
企业视角:规模化扩张窗口期
目前 , 全球碳排放量基本上来自工业、交通、楼宇及IT产业 。 而这些高耗能领域的脱碳 , 更加需要数字化的助力 。
比如 , 在数字经济驱动低碳转型新跨越分论坛上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总经理刘耕提到了“低碳机房”的概念——核心即是 , 利用新技术、新材料 , 通过提高PA效率、芯片集成度和使用液冷散热等措施 , 降低5G基站设备功耗 。
“低碳机房”背后 , 是5G建设面临的“3个3倍”挑战——5G单站功耗是4G的3倍、5G网络站址密度是4G的3倍、5G建设成本是4G的3倍 。 据悉 , 该系统预计每年节约电量超2千万度 , 相当于减少2.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
5G小切口 , 折射了企业大视角 。 事实上 , 行业中的很多企业正在意识到数字化脱碳的关键——数字技术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绿色精益化、工业能源管理的绿色智慧化和资源循环的绿色高效化 , 而目前这仍处于规模化扩张窗口期 , 发展潜力巨大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