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 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成果
一到实际应用场景下就状况频出
雷达根本分辨不出茫茫大海上
哪是真正的目标
直到1990年4月3日
新体制雷达的屏幕上
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光点
当他们确定
这就是新体制雷达技术
探测到的海上远距离目标时
大家激动地抱头痛哭
几十年潜心科研
他想“为中国人做点事”
1991年
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同年 , 刘永坦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年近花甲 , 功成名就
很多人以为刘永坦该歇歇了
但他又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
为国家研制出一套
能布置在我们国防海防线上的
可供实用的装备工程
十几年时间 , 刘永坦的团队长期驻扎海边
设计——实验——失败——总结——再实验
……
刘永坦领着团队进行了更加艰辛的磨炼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 刘永坦(右一)与团队成员在一起 (图/哈尔滨工业大学)
终于 , 2011年
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
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
研制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
攻克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
这次实验成功后
刘永坦站在海边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刘永|他为中国的万里海疆修筑了一道“海防长城”】他终于完成了多年来的宏愿
也完成父亲对他的嘱托
“为中国人做点事”
2019年1月8日
83岁高龄的刘永坦
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8月3日
他和妻子冯秉瑞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
设立永瑞基金
旨在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
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国士无双 , 致敬!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