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 , 这种新闻能传递的信息太少 , 无法表达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 但在一项2016年关于新闻推送的学术研究中 , 受访者表示“最理想的是能从推送中能获得80%的信息 , 不用点击看全文” 。
PUSH界面更接近公共空间
有观点认为 , 比起手机主屏幕 , PUSH界面更像一个公共的空间 。 对于一些重大的新闻PUSH推送而言 , 内容更加接近于“所有人可见” 。
因此 , 在锁屏上分发PUSH新闻时的选择标准更苛刻 。 大多数新闻媒体都认为突发新闻和头条新闻是通过PUSH分发的最佳内容 , 因为它们具有紧迫性 , 而且与大多数推送的受众兴趣点相关 , 传播价值高 。
文章图片
△各家新闻媒体的推送选择标准具有同一性
这样的分发逻辑为新闻生产和PUSH推送都带来了一些好处 。 一方面 , “公共”的思维鼓励新闻机构分发更多受众广泛接受的内容 。
另一方面 , 由于在社交平台上主要依靠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推送消息 , 而在PUSH新闻的推送中 , 编辑优先于算法 。 “编辑的干预有利于内容多样性 , 平台的干预有利于来源多样性 。 ”
这种分发方法 , 使“何时收到什么内容的新闻”被受众主观意愿影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 受众能听到更多样的声音 。 在极化和割裂的舆论环境中 , 倾听更多样化的声音或许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信息茧房 。
PUSH消息乱象与治理
但这样的“吸引力法则”也造成了“标题党”泛滥、题文不符等乱象 。
文章图片
近日从国家网信办召开的清朗·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部署会上获悉: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违规推送、过滥推送等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问题 , 国家网信办决定8月27日启动“清朗·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 聚焦突出问题靶向施策 , 推动PUSH弹窗传播秩序短期内实现明显好转 。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指出 , 一段时间以来 , 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环节问题多发频发 , 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 推送来源不明或由“自媒体”违规生产的所谓“新闻” , 造成虚假信息扩大传播;
- 扎堆推送、渲染炒作恶性案件、灾难事故等 , 诱发社会恐慌情绪;
- 片面追求流量 , 大肆炒作娱乐八卦、明星绯闻、血腥暴力、低俗恶俗等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 传递错误价值取向;
- 滥用算法推荐进行个性化PUSH弹窗 , 加剧“信息茧房”;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趋势|[转]从“智能湖仓”升级看数据平台架构未来方向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成功|从1到100 托举大国重器的“功勋塔架”
- 大叔|从治愈到共振,网易云音乐的刷屏套路升级了
- 大脑|从抗疫到治堵,AI成行业智能化“大底座”
- 人群|2019年秋季前 新冠病毒已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缓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