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活在城市,动物的体型都变了( 三 )


城市物种很多已经可以理解为寄生在人类行为上的新亚种了 。 我们通过使用人工化学品例如化妆品、药品、杀虫剂、消毒液、建材粘合剂等其实也是在对城市物种进行人工选择 。 去年开始的新冠大流行让我们生产并向城市排放了大量的消毒剂 , 这就有点像人吃抗生素团灭肠道菌群一样 , 对城市生活的物种也进行了一轮洗牌 , 只是目前还不清楚有什么样的影响 。
对于这些城市物种而言 , 适应城市环境关系生死存亡 , 而我们目前可能还无法预判所有人类当前行为的长远影响 。
相互影响的人与动物
不过当前大趋势是全球变暖与城市化 , 这意味着城市动物的体型很有可能同时向变大与变小方向发展 。 对于对温度敏感且城市里迁移性差的物种就可能变得更小 , 而迁移性强且能从城市得到更多觅食机会的物种则会变大 。
这种“二极管”式的体型变化趋势影响并不仅仅就是物种本身 , 事实上很多物种的体型变化会直接影响生态平衡 。 比如传粉昆虫 , 蜜蜂如果变大了那么有些花就进不去了;水蚤如果变小了就会影响天然水体的自净功能(大型水蚤在吃藻类方面比小水蚤更有效 ) 。 当然 , 自然界也会通过进化来适应这些变化 , 不过在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里 , 很多物种有可能没来得及变化就消失了 。

动物|生活在城市,动物的体型都变了
本文图片

传粉昆虫的体型要与花朵的尺寸相匹配 。 |网络图片
而人类其实也得想办法应付适应了城市化的动物 。 很多老城区里栖息的动物或害虫基本做到了跟人类互相见招拆招的动态平衡 , 人类无法根除它们 , 它们也不会放弃城市里丰富的资源 。 老鼠、白蚁、蚊蝇、蟑螂这些物种基本完全适应了钢筋水泥结构而床虫、尘螨这些寄生虫更是会成为很多人的过敏原 。
我们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还有个人卫生习惯等也许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城市动物形成一种人工选择 。 说不定以后可以用城市哺乳动物大小来评选卫生城市或环境友好型城市 , 毕竟只有我们资源化做的够好 , 伯格曼法则才会起作用 。
城市物种说到底是城市化的一部分 , 自然因素例如气候、海拔、地形等对物种的影响很可能已经被人类行为给弱化了 。 这些物种除了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更要去适应生活在城市里人的行为 。 不过 , 在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频率逐渐上升的今天 , 人类与其他城市物种都不得不为了持续生存下去做出一些改变 , 动物体型出现了二极管现象 , 我们呢?
编辑 | 江帆
责编 | 高佩雯
参考信息
[1] Maggie M. Hantak, Bryan S. McLean,Daijiang Li, Robert P. Guralnick. Mammalian body size is determined by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traits.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1; 4 (1)DOI: 10.1038/s42003-021-02505-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