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超七成受访大学生自认受到网络暴力影响( 二 )
“如果你想要网暴一个人 , 花点钱就可以了 。”就读于上海某高校新闻专业的詹诗妍对网络暴力深恶痛绝 。在好友遭受网络暴力伤害的经历中 , 她发现:“普通人也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发起一场网暴 。”詹诗妍简单地阐述了一场小型网络暴力的组织过程 。詹诗妍表示 , 这对于她的好友而言是一场无妄之灾 , “还好 , 我的朋友没有被辱骂压垮 , 理性地选择了报警 , 网暴的始作俑者也对她进行了道歉与赔偿 。”
就读于河南某高校文学专业的朝陆也一直关注着各类网络暴力事件 。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 , 射击运动员王璐瑶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失利后在网上贴出一张自拍照 , 不料却遭遇网络攻击 。“因为一张自拍 , 她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攻击 。这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朝陆和舍友一起到相关的超话下发帖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该事件 , 但收效甚微 。“一般类似事件中都有‘大V’发帖引流 , 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和流量坐镇 。相比之下 , 我感觉自己势单力薄 。”虽然整个事件时长没有超过一天 , 但依旧给朝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在李智伟看来 , 网络暴力的本质是一种攻击行为 , “可能涉及侵权 , 严重的甚至是犯罪 。”李智伟了解到 , 网络暴力实施者利用网络的隐匿性 , 在网络对公众人物、素人 , 甚至未成年人进行诽谤、威胁 。此外 , 网络暴力往往伴随着恶意攻击 , 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
胡颖也曾见过自己的好友为了自己喜欢的艺人在网上和“对家”发起语言斗争 , “两拨儿人互相向对方施暴” 。“网络空间戾气太重 , 一些网友看到什么都想‘开炮’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 , 85.48%受访大学生认为网络暴力会对当事人造成精神和情感损伤 , 79.22%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对当事人构成侵权 。在谈及网暴行为的影响时 , 混淆是非(76.3%)、损伤网民的道德价值观(71.13%)、导致网络环境戾气愈发严重(69.55%)是受访者认为其最主要的影响 。
“盲目站队”的背后 , 是“法不责众”的错觉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被将近200人辱骂 , 让胡颖看到那个社交软件就难受 。她卸载了软件 , 告诉自己“眼不见心不烦”“专注到别的事情上” , 几天后才从不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但这件事成了她心里的一道坎儿 。“我知道 , 有的人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 , 反正发帖也是匿名的 。”她甚至发现 , 一些网友对热点事件的评论不仅不就事论事 , 还会加入自己的推演 , 越扯越玄乎 , 最后变成耸人听闻的谣言 。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影像|iQOO 9 系列预热:首发三星 GN5 传感器,150° 鱼眼超广角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esla|特斯拉回应“保费暴涨”:平均涨幅约10% 高性能车型不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