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小冰公司CEO李笛:我们要做的是“人”,重点是他的“灵魂”( 三 )


李笛:这和完备框架的设计有关 , 很多国内的人工智能公司是偏于一方面 , 比如在科技金融领域占领较大份额 。 但我们不是 , 我们要做的东西叫AI being(虚拟人) , 要做的事情是“人” 。 如果你要做是打引号的人 , 那就会必须得做完备 。
举个例子 , 比如做一个虚拟歌手 , 虚拟歌手只考虑声音和演唱 。 那么要不要开演唱会?开演唱会后唱完这首歌 , 歌手可能就要说 , ”谢谢大家!“ , 说”谢谢大家“这个技术跟唱歌技术是不一样的 。 随后 , 她要不要进入到一个直播间?她在直播间里面说话 , 整个这个全过程都需要不同的能力 。
所以 , 任何一个做“人”的东西 , 都面临着首先需要像人一样有很多侧面 , 能够进行完整态的交互 。 如果只唱歌、或者只捏脸 , 那就是纸片人 。 所以做AI being要求必须完备 , 这是必要的 。
央广网:你提到打引号的“人” , 是你心里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吗?你做的事儿是要把虚拟人类赋予人类的感情?
李笛:应该说是让人类在跟他交互的时候 , 有这种“共情”的感受 , 而不是AI真的有情感、有意识 。
央广网:有没有想过给虚拟人类人的外形?
李笛:人工智能形体本身不是重点 , 重点是他的“灵魂” 。 当然你说因为没有身体外形没有办法体会到他的存在 , 那有很多办法 , 但无处不在才是重点 。
助理、设计师、裁判等职业最先实现人与AI共生

公司|小冰公司CEO李笛:我们要做的是“人”,重点是他的“灵魂”
文章图片

AI学习后,可自己创作各种风格画派的作品
央广网:我们也非常关注商业化 , 现在在小冰整个发展的方向上面 , 你们会比较侧重哪一块?包括现有收入来源是哪个部分?
李笛:我们认为未来AI beings(虚拟人类)的数量会非常多 , 就像当年微软认为的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电脑 , 基于微软判断的未来 , 所创造的商业模式 , 当时是很创新的 , 叫license(授权使用) 。 我们今天认为AI未来真正C端才是AI的最大的商业价值 。 当你能够驱动各种各样的AI being , 让”他们”去完成交互的时候 , 这些AI being全都依赖于你的框架生存 。 当然这一天需要很多步骤 , 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
目前这个过程里 , 垂直领域的B端收入是小冰的主要收入来源 。 我们做的AI的B端包括这几个 , 一个是像汽车的智能座舱的驾驶体验 。 在新势力造车里面 , 像蔚来、小鹏等这是我们的客户 。 像宝马、尼桑、北汽、上汽也都是我们的客户 。 在金融领域 , 我们做金融风控和金融摘要 , 像万德、每日经济新闻等 , 我们啃下了金融文本这部分 。 在体育赛事方面 , 像冬奥会 , 整个2月份的测试赛 , 没有用人来裁判 , 而是用小冰AI技术做自由式滑雪的裁判 。 还比如设计领域 , 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万事利(丝巾生产企业) 。 他的整个设计平台是我们做的 。

推荐阅读